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03 13:57:27瀏覽11525|回應11|推薦107 | |
你也許沒聽過「Elisabeth Kubler-Ross」這個名字,但你八成聽過她膾炙人口的「臨終前五階段論」: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接受。是的,她就是首創這個理論的生死學大師。她在1926出生於瑞士,2004年去世,享年78歲。 伊莉莎白.庫伯勒是一名精神科醫師、醫學博士,非常勤奮,可以說「著作等身」;其中,她最有名的著作應該就是《論死亡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可以說,她改變了無數人們處理死亡、面對臨終病患的方式。她曾協助無數瀕死病患安詳面對死亡,晚年時更致力於愛滋病感染兒童的關懷與照料,提供人道救助,一生獲獎無數,是個了不起的人。 這本《天使走過人間》一開始就提到她設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聖水農莊」遭到當地人惡意縱火,所有財產和重要的資料(包括照片、她的札記、父親的筆記等)都付之一炬。她在傷心錯愕之餘,並沒有怨天尤人,很快地就平靜了。她告訴自己:「人生就像上學。老師給你很多功課。你學得越多,老師給你的功課越難。」這是多麼有智慧的話語啊! 她更清楚地闡述了:「活了一輩子我終於明白:未經徹骨寒,哪得臘梅香——沒有痛苦就沒有歡樂。試問:如果沒有悲慘的戰爭,我們能體會和平的可貴嗎?沒有死亡,我們怎麼會珍惜生命?人類如果沒有仇恨,我們怎能領悟人生的終極目標是愛?」 為了讓人們更瞭解「磨難」對人生的意義,她常做這樣的比喻:「如果你把大峽谷遮檔起來,不讓它遭受風雨侵蝕,你就永遠看不到風雨在岩石上雕刻出的美麗圖形。」如何?這種譬喻是不是很有說服力? 身為家中三胞胎裡的老大,伊莉莎白.庫伯勒一輩子都在追尋自我的意義。她原本是要當小兒科醫師的,陰錯陽差走了精神科,後來又機緣巧合投入了「臨終關懷」這個部分。她為醫護人員、神職人員辦了無數次研討會,讓他們與臨終病人面對面。書裡很忠實地記載著:「(臨終的)原本對生命已經絕望,覺得自己是個廢物的病人,突然發現自己有了一個新角色——教師,心中都感到非常欣喜。雖然生命已經面臨終點,但他們終於領悟到,他們的人生還有目標,他們必須堅持活到最後一口氣。」 有人問作者:「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死亡?小孩子為什麼會死呢?」作者的回答也充滿了睿智:「有些花兒只開放幾天——每個人都讚賞它們,喜愛它們,把它們當作春天和希望的象徵。然後,它們就凋謝了,但它們已經做完它們該做的事……。」 伊莉莎白.庫伯勒在做了多年探討生死的工作之後,寫下了這些語重心長的話: 好好活著,免得將來後悔糟蹋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到了晚年,因為研究生死學的緣故,不免也涉獵一些超心理、玄學方面的領域,坦白說,這部分我不太瞭解,不敢推薦。但這本書就算只看前半部,也很有價值了,讀者不妨以開放的心胸(open-minded)來看待這些。 假如你把整本書看完,你一定同意作者所做的這些結論: 人生的唯一目標是成長。人生最重要的一課,是學習如何愛人和被愛,毫無條件地。 看看這些發人深省的、激勵人心的句子,誰敢說這不是一本「字字珠璣」的好書?! 書籍小檔案: 書名:天使走過人間—生與死的回憶錄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