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3 00:58:14瀏覽4846|回應16|推薦95 | |
有一個圈內的同行問過我:「你做心理諮商的時候,用的是哪一種學派?」我想了一下,給他一個誠實的答案:「沒有耶!我沒有特別喜歡哪一種,我都混著用。」他「喔!」了一聲,下了結論:「你是折衷派的。」 打從開始接觸諮商輔導工作,我就知道這個領域山頭林立,而且,各個學派之間還會互相批評、互相排斥。例如:人本學派的心理學家覺得精神分析學派太重視過去的經驗、太看重「性」的影響力;人本學派批評行為學派冷冰冰,像在馬戲團訓練獅子跳火圈似的;行為學派則認為其他學派都在浪費時間,為何不直接處理「行為」就好?……看得越多,越覺得每一種學派都有它的盲點,都有侷限之處。 心理學發展了近兩世紀,時間來到二十世紀末,最時髦的觀念出現了:後現代。我不打算在這裡引用長篇大論的學說來闡述什麼叫做「後現代」;我只說我對後現代最大的體會,那就是:「多元化」——沒有什麼事是顛撲不破的,沒有誰能夠獨霸天下。說的也是,世事本來就多元多變化,又何必用單一的標準去觀看? 我讀書,讀很多的書,有專業的,也有不那麼專業的。在欣賞每一本書的同時,我的腦子裡正在快速地將這些知識和思維整合,讓它成為我待人接物的準則和助人的工具。我的經驗是:不需要拘泥於哪一門哪一派,它們自然而然就會整合成為我自己的獨門獨派。 香港小說家金庸有幾部武俠小說非常精采,其中,他多次提到「無招勝有招」的高明武功,最是令我心折。例如:在《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在魔教進攻武當派時現身,與師祖張三丰相認,張三丰在局面緊急、時間又緊迫的情況下,立即傳授張無忌「太極拳」、「太極劍」,教完了之後,他問張無忌:「還記得多少?」張無忌說:「已經忘了一大半。」旁人為他著急,張三丰卻說:「不壞!不壞!」過一會兒,張無忌說:「這我可忘光光了。」張三丰才認為他可以上陣了。果然,張無忌以他所領悟的太極精神去打拳、運劍,「意在人在」,所向無敵,連敗三名高手,終使武當派免於覆滅的危機。 類似的情節也出現在《笑傲江湖》的令狐沖和《神鵰俠侶》的楊過身上。我想,金庸所要傳達的應該是:一個人倘若自我侷限,他的成就是有限的;唯有打破門派的藩籬、破除門戶之見,才會達到更高的境界。 把這樣的觀念用在心理諮商的工作上,也很恰當。 我不否認每一種諮商學派都有它的價值,都很值得學習;但人的精力時間都很有限,很難把每一門、每一派學說弄得一清二楚,更別說要精通了。因此,若不是極有興趣,或想要成為這個學派中的專家,我不認為一個實務工作者需要去專研某一個學派。我自己就沒有這樣做。 基於工作需要,我對每一種諮商理論和技術有基本的認識,該上的課都上了,特別有興趣的就多看幾本書、多受幾次訓練,然後挑選其中適合我的知識和技術來使用。一直到現在,接受過我諮商服務的案主反應都還不錯,我也對自己的專業表現很滿意,這,不就是「無招勝有招」嗎? 坦白說,我熟讀那些理論,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為了心理師的資格考試。自從立法院通過心理師法之後,考選部每年都會舉行心理師「高考」,但心理師「特考」則只有三次。報考心理師高考的人必須具有碩士學位、特定的學分數,還有相當的實習時數;一般說來,像我這樣早期畢業的人多半不符合標準,只有近期的畢業生能夠報考高考。 為了使多年來已經從事這項工作的實務工作者能夠獲得心理師執照,考選部特別辦理三次「特考」,2005年是最後一次。沒有通過特考的人若堅持要從事這種工作,只能重回校園讀書,取得資格(學位或實習學分),然後改考高考,否則就不能合法地執業。許多人做了一輩子的心理諮商或臨床心理工作,得到同儕肯定,也頗受民眾歡迎,只因為不擅長考試,從此就成了「密醫」,真是情何以堪啊! 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心理師證照資格考的考題就是以這些理論為主,有志於成為心理師的學子們必須熟習各種諮商學派。不少人懷疑,這些考試真的能夠考出心理師的專業能力嗎?像同理心、察言觀色這些「技術」又怎麼能透過紙筆測驗去檢驗? 儘管這些考試不見得能夠百分之百測試出專業的知能,但這是目前比較能被社會大眾認可的方式;既然是考試,就需要標準答案。為了取得證照,我辛苦地考了三年,僥倖在2005年考上了最後一屆特考的「諮商心理師」,成為當年30%錄取的人中的一個。但考完之後,我就盡量「忘記」那些門派,還是照樣做我的融合式諮商。你要說它是折衷派也可以,說是混合、統合、整合都可以,總之就是沒門沒派、自成一派。 近年來國人罹患各種精神疾病者日益增多,憂鬱症更是使自殺率節節高昇的最大殺手,我們的社會確實迫切地需要更多心理師;但,何必要有門派?我知道我的工作是重要的,我知道我的專業知能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就夠了!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