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不起嗔心活出好人生
2024/05/23 09:48:27瀏覽536|回應1|推薦21
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不起嗔心活出好人生 @子若

今天捧讀「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弘一大師的人生智慧》,讀到<不抱怨,心中無嗔便是淨土>這一章,有一句弘一法師的話「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在那個閱讀的瞬間,我突然感知到弘一法師這句話不是隨意開講,而是他的親身經驗談。

就我所知,弘一法師出家之前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生活多采多姿,想必也有豐富的人生體驗,所以我想他的許多開示,應該都是有所體悟而發的。在他出家之後,我相信他所面對的人生考驗只會更多不會更少,因為他知道了更多修行的法門,能看到更多該修正自己行為觀念的地方,也因為修行,我相信他也會更認識自己因而更懂得如何自我實現。

書上說,「人一但有了嗔心,就會失去理智,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因此弘一大師認為嗔心是要不得的,一旦養成嗔心就很難戒除,所以,我們要時刻警惕自己,不可讓嗔心來破壞我們的情緒與心智。」

由這段話來看,我相信弘一法師應該也曾經深受嗔心所害,失去理智和正確的判斷力,不然怎會發出「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的警語。果真,我在文章後面就讀到了弘一法師因為生氣而斷食的故事。

書上說,弘一法師的身體不好,出門必須坐人力車,有一天車夫索價高了點,與弘一法師的隨行人員跟車伕因此起了很大爭執,弘一法師看了很生氣,回到寺裡就關起禪門說要斷食。大家想勸都勸不動,後來到了晚上弘一法師的怒氣已消,他才打開禪門,說起斷食的緣由:「唉!你不曉得,我們出家人一發了脾氣,如沒有斷食,把動怒的心壓制下來,就會墮入惡趣。」說這些話時,他的神情是「莊嚴肅穆」的。

書上也列出了嗔的項目。「所謂的嗔,就是鬱悶、煩躁、生氣、排斥,反感、厭惡、吝嗇、嫉妒、追悔、憂愁、痛哭、悲傷、惡念、仇恨、惱怒、怨恨、暴怒、毀滅等負面情緒。」看到負面情緒的範圍那麼廣,真是讓人心驚。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mc0017&aid=180643336

 回應文章

阿丙0.6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24 07:24

心中無瞋是淨土

慾望未除似火爐

子若(cmc0017) 於 2024-05-24 09:06 回覆:
修行人如弘一法師,他們是用身教和言教在教化世人,時時刻刻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自律能力超強,一般人多得過且過,很輕易地就放過自己。

好比,想減肥,不是不想,而是受不了美食誘惑,不該貪吃,卻縱容自己去做這件事,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越減越肥。

人的欲望會很多,也是自律能力不足導致的。凡人都有慾望,雖說無欲則剛,但那樣的人生會不會太無趣了呢?還是,那種精神上的大自在(不役於物),是少人能企及的境界?

不管怎樣,為了幸福的人生,還是要除惡務盡,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