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26 04:11:04瀏覽163|回應0|推薦0 | |
2013-08-26 01:47 旺報 【陳以信】
馬英九總統於出訪中南美洲與巴拉圭等邦交國時,提出希望明年親自率團參加APEC會議。如果成行將是兩岸分治60餘年來,雙方領導人首度正式會面,意義非同小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實應樂觀其成、正面回應。 今年3月習近平接任大陸國家主席後,便希望進行兩岸政治協商,不過立即碰上台灣給的軟釘子。陸委會表示在國內共識未形成前,不可能與對岸進行兩岸定位政治協商。馬總統也反問:政治對話時機仍不成熟,大家沒有一致意見那又何必急?雖然習的提案不斷被提出討論,不過各方建議多是天馬行空,毫無具體可行性可言。 因此近期《旺報》創辦人蔡衍明提出呼籲,建議先簽「國共和平協議」。此提案雖有具體步驟,但實際上不易為之。道理很簡單:若「國共和平協議」不具主權意義,無涉兩岸政權相互政治定位,那麼不僅共產黨不想簽,就算簽了也與現有19項兩岸協議沒有多大差別,徒增雞肋而已。 反之,若「國共和平協議」具有主權意義,那就真的事關重大,就算共產黨敢突破,願意書面承認雙方政權對等,國民黨宥於台灣民意爭議下也未必敢簽,況且也沒有資格「以黨代國」來簽。結果就是根本簽不成。 不過話說回來,兩岸簽不簽「和平協議」終究不是關鍵,關鍵還是在於兩岸是否擁有足夠互信。只要互信夠,就算沒有「和平協議」,兩岸一樣和平繁榮;如果互信不夠,「和平協議」只不過一張白紙,一旦雙方翻臉一撕就破,協議寫得再好都沒有用。 畢竟兩岸互信是一組動態過程,不可能一蹴可幾,需靠雙方一點一滴善意不斷累積而成。就以馬總統此番出訪過境紐約,北京願意一反常態全程保持沉默,已顯示近年來兩岸良性互動,不僅成功建立互信基礎,甚至還能創造「台北-北京-華府」的外交三贏空間。老實說,兩岸間如此穩健的「和平互動」,遠比一紙所謂「和平協議」要強上千百倍。 因此,如何找尋兩岸領導人於最適當時候、場合與方式會面,是現階段最為具體可行的目標,明年9月上海舉行APEC經濟領袖會議就是最佳契機。 道理一樣簡單:若「馬習會」發生在國際場合,大陸必然有所疑慮,未必盡信其他主辦國願幫大陸維持主權面子。又若「馬習會」發生在大陸場合,那麼台灣必然高度懷疑,深怕誤入「中央對地方」的主權陷阱難以自拔。因此「馬習會」唯有發生在由大陸舉辦的國際場合,讓大陸方面擁有主辦國優勢,讓台灣方面擁有國際活動護身,雙方才真有可能解除心防。 坦白說,馬總統任期雖然還有三年,但若考慮台灣政治與選舉時程,明年9月恐怕就是「馬習會」唯一機會之窗,習近平如果真想創造歷史,他應該認真考慮一下,否則可能至少要等到2016年以後再說了。 (作者為國民黨前發言人)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