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11 15:39:52瀏覽196|回應0|推薦1 | |
旺報 陳以信 2013年09月11日 04:10
最新一期美國外交事務期刊,刊出美國賓州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戈斯坦專文,指未來十年內美國與中國確有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儘管他認為台灣海峽情勢已趨緩和,但大陸與周邊各國在東海與南海所爆發主權爭議將成為新的導火線。 美中競逐缺乏共識 該文分析,美中雙方在西太平洋競逐中,彼此對各自「核心利益」缺乏共識,無以發展出可靠的危機管理機制。一方面,北京尚未宣稱東海與南海爭議為其核心利益,其與日、菲、越等國於該海域的衝突底線也尚待釐清。另一方面,華府雖主張依海洋法,在該海空域擁有自由通行權,但對該處主權爭議卻採中立立場。戈氏指出,正由於雙方「政策紅線」定義模糊,因此將增加誤踩對方底線而引發衝突的危險。 該文數度提及台灣,先是指出台灣1995-96年的飛彈危機,是美中自冷戰結束後,雙方首度面臨可能軍事攤牌的緊急情況(另外兩次是1999年美軍機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與2001年兩國軍機於南海上空擦撞事件),作者並認為華府在保障台灣安全立場上有所閃躲,不若北京不斷宣稱台灣問題為其核心利益般立場清晰。 論文結論鼓吹美中兩國加強互信機制,增加軍事對話管道,藉以有效避免未來衝突。不過,該文也巧妙點出台灣在美中所謂「新型大國關係」中的微妙地位,理由有三: 第一,美中關係近來得以解除緊張的主因之一,正是因為兩岸關係逐步從戰爭走向和平。反之,如果沒有馬英九上台改採兩岸和解政策,台灣不斷單方撩起主權衝突,則就算華府心裡再不願意,只怕與北京關係也會陷入高度緊張。此點足以證明台灣具有獨特地位,美中一不小心確有可能擦槍走火。 其次,在美中未來可能引爆軍事衝突的兩大爭議熱點中,台灣恰巧都占據足以剪斷導火線的關鍵地位。在釣魚台爭議上,現在《台日漁權協議》已簽署,台灣在該海域取得與日本共管權限。未來只要大陸願意,兩岸便可共同經濟開發,將干戈化為玉帛。 在南海主權問題上,台灣則占據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太平島,且一直積極主張和平對話解決爭議,因此台灣將是聲索國中唯一適合扮演中介角色,促成大陸與各方展開建設性對話者。 影響美中關係變化 近期的發展充分證明,兩岸關係是良性或惡性循環,將連帶影響美中關係的溫度變化。就以總統出訪過境美國的待遇來看,民進黨執政時推動烽火外交,不僅與大陸交惡,更與華府漸行漸遠,陳水扁總統的待遇規格,也從最初過境紐約的空前優惠,演變到後來連飛機落地加油都不可得。 反觀馬總統此番出訪巴拉圭與加勒比海邦交國,得以過境紐約,雖然全程低調,反而獲得美方對非邦交國總統最高規格接待,北京也願意全程保持緘默,華府對此也感到滿意,順利開展美中台三方互動的良性循環。 顯見台灣在美中關係裡扮演重要地位,過去可能導致兩國兵戎相見,未來可能避免雙方擦槍走火。台灣雖小,但夾在美中兩強的影響力可以不小。如果順勢而為,巧妙扮演美中關係的正面因素,將可持續為台灣贏取最大利益;一旦逆勢以對,成為兩強中的負面因素,也可立陷台灣於萬劫不復之地。(作者為國民黨前發言人)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