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07 04:04:52瀏覽186|回應0|推薦0 | |
2013-08-07 01:39 旺報 【陳以信】
近來大陸經濟持續走軟,經濟成長率從2010年起連續10季下降,從近12%一路跌到僅7.7%,去年第4季稍稍反彈為7.8%,今年前兩季卻又連續下降到7.5%。雖然大陸經濟成長的兩位數時代已經告終,不過要想判斷大陸經濟未來走向會是「硬著陸」或「軟著陸」,不能單從經濟成長率來看。大陸要想成功避免「硬著陸」,恐怕得先解決迫在眉睫且尚在擴大中的「地方債務危機」,才會是關鍵所在。 這項問題是對付2008年金融海嘯所留下後遺症,當時中央政府為求刺激經濟,大幅放寬地方政府借貸限制,用以投入「鐵公基」等基礎建設,導致地方債務快速上升。可問題是,沒人知道地方政府到底借了多少錢? 2010年時大陸國家審計署首度進行調查,當時發現地方債務餘額超過10兆人民幣,其中超過4成債務最晚在今年到期。不過這3年中,地方債務還在持續擴大。目前外界認為總數可能介於10至20兆,占GDP約20~40%之間。基於問題嚴重性,審計署7月底宣布將再度進行全面調查。 今年初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便已指出這項風險。由於地方融資來源超過8成來自銀行貸款,一旦發生償還困難,問題將被轉嫁到銀行身上,屆時難保不會發生類似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且還有8成地方政府,須靠出賣租賃等土地收益來保證償債能力,如果中央繼續嚴打房市,房地產泡沫破裂結果,將讓地方財政首當其衝,反而可能導致若干地方政府破產,如同美國底特律市一樣。 至於會否爆發大陸版「歐債危機」?老實說機會不大。關鍵在於大陸銀行多為國有,資金貸放端看上級臉色。且由於利率高度管制,並無反應市場利率需要。因此,既然大陸銀行不重視貸款收益,自然不會在經濟情勢反轉的所謂明斯基時刻,集體快速收回貸款,進而觸發連串金融危機。 況且大陸與歐盟的中央地方關係大有不同。歐盟僅有市場與貨幣統一,財政與銀行還是各國獨立。一來無法防止部分國家財政紀律不佳,二來一旦發生問題,歐豬各國要想歐洲央行紓困,還得要看德國臉色。但大陸中央對地方財政仍有實質影響力,而且一旦各省發生財政困難,只要兩手一攤就可得到中央政府紓困,最後地方可能一點責任都沒有。 這種結果其實有好有壞。好的是不容易發生地方誘發型的快速金融危機,但壞的是地方不斷拖累中央,而中央負擔日益沉重的結果,一樣會增加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問題遲早還是會發生。 換言之,大陸此番債務危機的癥結,在於中央與地方間激烈的財政博弈。看來要想抓牢即將失控的地方財政,光靠朝向市場的「李克強經濟學」還是不夠,恐怕還需要強而有力的「習近平政治學」才行。 (作者為國民黨前發言人)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