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30 23:12:24瀏覽61|回應0|推薦1 | |
旺報 陳以信 2013年07月05日 05:40
謝長廷二度登「陸」成功,其實不是他的兩岸論述得到突破,而是北京面對「中華民國」的態度開始鬆動,這讓謝長廷的「憲法一中」找到對話空間,因而博得開啟「民共交流」首功。 謝長廷自認此行突破之一,就是他在公開與私下場合,都主張以憲法現狀處理兩岸問題,打破兩岸不能談「中華民國」憲法與國號的禁忌。其實這項突破絕非來自於謝,六月中「吳習會」時,吳伯雄便已對習近平兩度提及「中華民國」,幾乎同時間郝龍斌訪問上海,也對張志軍強調「中華民國」是兩岸最好連結。而謝長廷所真正突破的是,他應該是第一個呼籲北京承認「中華民國現狀」的民進黨天王,單憑這點勇氣,蘇貞昌與蔡英文便難望項背。 民進黨往中華民國靠近 敢向北京開口「中華民國」是一回事,北京聽到「中華民國」時還願意聽下去,或甚至能聽進去,又是另一回事。 自從中共十八大習近平接班後,便加大推動兩岸政治對話力度。不過習的「台灣夢」立即碰上軟釘子,總統馬英九回應表示時機不成熟,因為兩岸主權問題還難以處理。當時就有北京涉台專家提出務實建議,指出北京必須調整「一中原則」,以創新且更有彈性定義包容「中華民國」,否則無以說服絕大多數台灣民眾。 習近平起身閩浙,久涉台灣事務,對台灣民心其實有相當程度掌握,或許他真把建議聽了進去。 從近日吳、謝、郝接連訪陸大談「中華民國」,全未遭致反彈的現象來看,至少國台辦系統面對「中華民國」的態度已有改變。這是值得仔細關注的正向發展,顯示未來十年習主政下的對台政策,有改採「務實主義」的傾向。 畢竟北京應該了解,唯有「中華民國」成為兩岸對話中不容否認的事實,才能有效深化兩岸互信基礎,而北京企望的兩岸政治對話,也才真有可能「化不可能為可能」。 其實從近日蘇貞昌明言「不用走回頭路搞台獨」,蔡英文刻意質問馬英九「心中還有中華民國嗎?」,謝長廷登陸推銷「憲法一中」,許信良呼籲「大膽一中」,雖然彼此仍有顯著差異,但已可看出民進黨兩岸論述的移動方向,正逐漸往「中華民國」靠近。這對北京而言算是正面發展,因為只要民進黨愈加肯定「中華民國」,自然就離「台獨」愈遠,北京當然也會愈放心。 成國民共三黨兩岸論述 換言之,民共的兩岸立場可以產生前所未有的「連動效應」,只要北京愈發容忍「中華民國」,在兩岸舞台上給「中華民國」更多對話空間,民進黨勢必也要正面面對「中華民國」,被迫以「中華民國」做為民共對話基礎。 這背後道理很簡單,畢竟沒人可以否認「中華民國就是最大台灣共識」。事實上,只要民進黨企圖迴避「中華民國」,就不可能得到「台灣共識」。而北京最鍾意的「一國兩制」,老實說在台灣永遠沒市場,如果北京始終不願接受「中華民國」,那台灣人只會剩下「台灣共和國」可以選,結果鐵定會讓北京更感難堪。 民進黨即將舉辦數場「華山會議」討論中國政策,如果各大天王「華山論劍」的結果,還是重回「台灣前途決議文」、「台灣共識」、「制憲正名」等台獨老調的話,那說再多也是白搭。不過如果這次民進黨願意換個想法,大膽接受「中華民國」作為兩岸論述基礎的話,勢將對北京形成更大誘因,使之更加願意正視並務實接受「中華民國」的存在現實。如此一來,國民共三黨的兩岸論述,就真有可能收斂到「中華民國」之上,從而逐步解開兩岸主權僵局。 (作者為國民黨前發言人)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