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30 22:49:21瀏覽82|回應1|推薦0 | |
2013-04-29╱旺報╱第C3版╱論壇╱陳以信
近期有兩個國家領導人最是費人疑猜,一是北韓金正恩,沒人知道他甚麼時候發射導彈;另一是中國大陸習近平,到底他3月初有沒有在北京「打的」(坐計程車),至今眾說紛紜。這其實凸顯出同樣問題─兩個國家都不透明。 新聞自由大問題 向為北京喉舌的香港大公網,獨家報導習近平僅帶隨扈一人,於北京搭計程車體察民情。此事立即引起大陸及全球網友注意,隨後新華社官方微博稱,經向北京市交通部門查證「確有此事」,不過新華網當天下午宣稱這是「假新聞」,大公網立即發布致歉聲明。全事撲朔迷離,至今真相難明。 無獨有偶,關於大陸新聞的新聞不只一樁。就在「打的新聞」發生前兩天,大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下通知,強調未經批准,各新聞單位禁止擅用境外媒體與網站新聞,並要求新聞採編人員抵制有害資訊,必須正面宣傳主流訊息,引導社會輿論。筆者過往之政治評論,經常獲得大陸新聞網站轉載,當天恰於香港媒體投書,呼籲北京正視中華民國,一查之下果然大陸網站全無轉載。 這兩件事凸顯出大陸新聞自由的大問題。「假新聞」事件證明大陸「國內」新聞其實「過度自由」,自由到新聞可以虛構人物可以偽裝,事前可以設計事後可以粉飾。而廣電總局的引用限令,證明大陸的「國外」新聞其實毫無自由,未經中央權威管道證實的國外新聞,都屬有害資訊。 其實新聞自由是國家透明化的重要工具,而透明化更是國家現代化的關鍵所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近期稱讚大陸經濟已現代化,從投資驅動轉型為消費驅動,服務業也超越工業成為經濟主力。不過大陸新聞竟然還處於「前現代化」階段,不僅報導方向上未能獨立自主,甚至內容還會真假難辨。這兩者其實存有嚴重衝突,缺乏新聞自由的資訊環境,容易誤導政府決策,造成資源錯誤配置,輕則減損經濟效益,重則帶來經濟災難。 兩岸對話的開始 大陸近期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傳遞希望兩岸進行政治對話的訊息,不過卻屢遭台灣各界澆下冷水。民進黨中生代打算集體推出兩岸新論述,以「大陸民主化」作為兩岸政治對話的前提。親綠學者提出「自由人宣言」,呼籲兩岸應該進行的並非政治對話,而是人權對話。馬英九總統近日也在專訪中明言,兩岸政治對話時機仍不成熟,而他所期盼者,是兩岸能就民主、法治、人權、自由進行對話。 話說回來,「習近平到底有沒有打的?」許多大陸人關心這問題,原因是想知道,他們有沒有得到一位願意「走基層、體民情」的國家領導人。不過國際媒體與全球讀者可沒有這種封建遺緒,其實透過這問題,大家真正在問的是:「大陸到底有沒有新聞自由?」換言之,如果兩岸真要對話,或許可從這裡開始。 (作者為國民黨前發言人)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