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線性文學理論─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特點與影響)
2011/11/13 11:02:19瀏覽863|回應0|推薦2

非線性文學理論─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特點與影響)

 

後現代主義特點與影響

七十年代以來,社會各階層開始滲透後現代主義的觀念,從文化領域乃至個人情感態度的改變,不再排斥後現代觀念,並將德希達視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著名代表,以「耶魯學派」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理論的典型。哈珊將後現主義的種種現象歸納為十二類特徵:「不確定性、零亂性、無原則性、無我性、無深度性、無法可表現性、反諷刺性、種類混雜性、狂歡性、表演性、構成性、內在性」(楊大春,1993)。此十二特徵,十分簡明地指出後現代主義分雜的現象。後現代主義對於各階層的影響深遠,以對於八大藝術的表現手法而言,文學的表現手法一如後現代主義的拼貼一般,是一種破壞敘事的文學,一種致力於自身兩難的文學,也是一種表演性和活動經歷的文學 (楊大春,1993)。以後現代主義對台灣新詩的發展而言,孟樊歸納了台灣後現代詩的特徵有:「文類界線的泯滅、後設語言的嵌入、博議的拼貼與混合、意符的遊戲、事件般的即興演出、更新的圖像詩與字體的形式實驗、諧擬的大量被引用」,並對於台灣後現代詩的特色做一總結:

 

寓言、移心、解構、延異、開放形式、複數本文、眾聲喧嘩、崇高滑落、精神分裂、雌雄同體、同性戀、高貴感喪失、魔幻寫實、文類融合、後設語言、博議、拼貼與混合、意符遊戲、意指失蹤、中心消失、圖像詩、打油詩、非利斯汀氣質、即興演出、諧擬、徵引、形式與內容分離、黑色幽默、冰冷之感、消遣與無聊、會話。(孟樊,1993

 

在繪畫方面的影響,如繪畫的手法傾向摒棄結構,無主體,無客體,無筆法,無輪廓線,無明暗層次,時間與空間的並現,無活動態勢,無素材,這樣一來繪畫回覆到原始狀態,沒有規則的約束。於是在畫布上亂塗,或塗黑,或者畫幾何圖形,畫面呈現的特徵是空白、虛空與和支離破碎,甚至對於他人作品的隨意嫁接。因此,面對後現代的繪畫,必需重新建構賞析的方式,尤其進入網路藝術、數位藝術、觀念藝術成為主流繪畫的呈現,不一定需要畫紙,以現成物的組合拼湊來表現藝術。在音樂方面,則有所謂偶然音樂、機遇音樂、電子音樂、概念音樂等。其表演方式不再是傳統的音樂所能為呈現,有臨時演奏或是拼貼演奏,甚至根本沒有聲音,只有想像的概念音樂(楊大春,1993。至於對現代設計與建築設計的影響,更是有增無減,突破原有傳統框架的設計成為流行趨勢,數位建築設計的概念也在萌芽當中。

 

從以上引述現象來看,後現代主義觀念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從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後現代的影子。

 

《參考文獻》

蕭仁隆、鄭月秀(2009)。從Derrida的解構理論初探Web2.0世代之非線性文學創作平臺建構概念與創作  一封無法寄達的情書。國立中央大學第二屆    Web2.0與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育研究所。 

蕭仁隆、鄭月秀(2010)。「文中之文,詩中之詩」Web2.0世代中文非線性文學的遊戲文本。美育雙月刊,17834-43

蕭仁隆2011「詩中詩」遊戲文本創作法探究。私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oud4622&aid=583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