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12 11:22:50瀏覽3098|回應0|推薦13 | |
天下雜誌 第526 期
“大埔案、十二年國教、國光石化,政策朝令夕改。政府繞圈,台灣競爭力也跟著被轉掉了!” 苗栗大埔拆遷案,上個週末協調會後決議拆除原保留的四戶;經過三年多來的爭議,此案件再度凸顯政府政策的不明確與不一致,當轉彎成了常態,而又缺乏可遵循的法律規範時,台灣似已成為「看誰說了算」的人治社會! 每一個事件,在轉彎時都有一個堂而皇之的說法;但卻只有叫人更加無所依據。當年國光石化的投資,有著政府信誓旦旦的背書,更讓彰化大城鄉居民對於幾千億元的投資,有極深的期盼;但一聲令下,國光石化便煙消雲散。我們都支持「成長與環保兼顧」的理念,但不解的卻是,國光石化案到底是屬於「可兼顧」,還是「不可兼顧」?為什麼同樣一個國光石化投資案,政府的答案會有所不同?是評估出了差錯,還是外在條件有所改變?不論什麼因素,對於一個政府強力支持宣傳了一年多的計畫案,要改變的話,實應提出具體說明,並應有責任追究及損害評估,才能讓民眾知其所以然。 最近十二年國教的轉彎,更是讓人摸不著頭緒。自從宣布要進行十二年國教的一年多以來,一再宣傳的「德政」都是在於免學費的部分;但現在真要實施了,卻變成說因為財政困難,年所得148 萬元以上的家庭,小孩就學仍需繳交學費。甚至有政府官員出面表示如果「不排富」,而又因私立高中職學費較高,便有可能是政府為這些「富有家庭」就讀私立學校的小孩出了比較多的錢,因此「不公平」。其實政府要怎麼做,我們也都尊重;但仍有的問題是,為什麼兩年多來,沒有「不公平」,也沒有「財政困難」問題的十二年國教,卻又都轉了彎? 決策反覆,說法也反覆;政府轉得過來,民眾卻無所跟從。 苗栗大浦案,終於又變成另一樁文字遊戲的羅生門。7月5日由吳敦義副總統召集,行政院長江宜樺、內政部長李鴻源、苗栗縣長劉政鴻等人參與的協調會,做成「妥善處理」結論。但問題是,「妥善」的依據為何?如果依據劉政鴻縣長的解釋,「妥善處理」即為「依法拆除」,那麼三年前行政院給的「保留所有建物」的承諾,又是依據什麼? 三年都過去了,現在才來說其實當初的承諾有前提條件,或說是「媒體標題誤解」,實在也叫人無法理解! 政策制定,須清楚明白,連貫一致不打折;政府繞圈,台灣就浪費時間陪著轉;競爭力,也就隨著一點一滴流失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