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15 13:39:17瀏覽1784|回應0|推薦12 | |
今年前三季,中國大陸整體消費對GDP貢獻達55.5%,遠遠超過出口或投資。「消費將主導經濟成長」,即使在亞洲國家,也愈來愈成為一種極為可能的發展趨勢。長期以來「亞洲生產,歐美消費」的模式已開始轉化;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亞洲消費意識抬頭,更來自於亞洲中產階級的大幅崛起。 2008的金融海嘯,不僅是一個80年來全球經濟最大的危機,更是一個亞洲覺醒的分水嶺。過去亞洲人習慣一輩子辛勤工作,賺了錢都儲蓄起來,甚至購買外債;其實也就是借錢給歐美人購買我們生產的物品。亞洲人努力賺錢,節儉度日;歐美人則借錢消費,甚至到了2008年時不但消費還倒帳,這才終於喚醒亞洲,體認到過去賴以成長的模式是不對的。因此在海嘯過後,亞洲每一個國家都以「加強內需」,做為調整經濟結構的主軸;亞洲消費也隨之提升。 安永聯和會計師事務所最新發布報告,估計未來十年,亞洲將成為全球消費成長最快的市場;亞洲對全球消費量的占比,亦將自2010年的14%以下,提高至2020年的25%,其最主要的動力,當然來自於亞洲所得水準的持續上升,及其所帶動亞洲中產階級的崛起。 依據布魯金斯研究所數據,亞太地區目前有6億中產階級人口,到2020年時預估將增加至17億人。以全球中產階級族群分布來看,亞太地區的比重將自目前的28%,大幅躍升至2020年的54%;北美將由18%降至10%,歐洲則亦將自36%減為22%,未來亞洲消費主力也因此將大幅提升。 有趣的是,如果亞洲中產階級未來將主導全球消費,勢必帶來全球生產的變化與商機。亞洲人消費的習性、需求及喜好,明顯有別於歐美,誰能掌握住這些轉變的趨勢,誰就能成為下一個贏家。 例如,亞洲人過去不願意消費的一個原因,除民族性之外,也因為社會安全網的欠缺。相較於歐美,亞洲的社會及民間保險都較為不足,老年照護的機構、設施、活動,也都不若歐美盛行。另外,環保意識長期落後,基礎設施,人文藝術等,也都還有大量成長空間。這些相關產業產品及其周邊,將會為過去以「價格競爭」為主的亞洲生產模式,帶來極大變化。「創造附加價值」早已是老生常談,但若要認知未來的「附加價值」來自何處,了解亞洲人的消費需求,絕對是成功的第一步。 ( 本文原刊於 2012/12/12 壹週刊 時事論點《壹視界》Page2)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