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系社會的形成與解體(二)
2011/12/08 16:51:44瀏覽3106|回應0|推薦0

                 

 

  在(一)中我們已談到,所謂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差別並不在男人或女人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現象自母系社會時代便存在。由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演變最主要是:以女性為主體的母系團體(即:家)解體,而以男性為主體的父系團體(即:家)則成立。自此而後,父系社會在中國成為主流延續約四千年之久。

 

  不過,百年來,父系社會也開始解體了。

 

  父系社會解體的第一個關鍵就是「單一配偶制」的實施。這個制度其實並不新奇,有些動物便一直在實施著;當初人類為何走入「類獅群制」而不走入「單一配偶制」,筆者仍無法說明白。於今,「單一配偶制」不但使女性在家中得以一對一地面對男性,不必和其他女性相互爭奪資源、而處於劣勢,還使男性必須對一個女性乃至其所出專一貢獻;其中,前者使女性改善了過去四千年中人為造作所構成的不利因素,後者更改善了至少六、七千年以前人類進化途徑中選擇了「走婚」等「類獅群制」的副作用,這麼一來男性再不能把養育一骨腦地推給女性了。

 

  但,社會的演化並不以此為足。

 

  父系社會解體的第二個關鍵是「拒絕生、養,蔚為風氣」。前面雖曾提起過,「男主外、女主內」自始而然,然而女性先是被鼓勵地拒絕多生、多養而撥出時間、走入社會,增加國家生產力,而終變成自主地不養、不生,甚至不婚;不婚、不生、不養,其實不只是女性,也一發不可收拾地在男性中漫延,比起女性,男性更趨向不婚、不生、不養,據最近的統計,在台灣有30%的適婚女性及50%的適婚男性以不婚、不生、不養為志,男性比例遠多於女性,因為基本上生、養就是辛苦的,如同在四千年前的母系社會中之女性是非常辛苦的,在如今的父系社會中的男性也是非常辛苦的一樣。不生、不養就未必要婚,不婚就不必要家。

也就是說,父系社會解體在即,但母系社會並不因此恢復,因此父系社會的解體帶來的居然是家庭制度的全面崩潰。

 

  由上可見,在女性以放棄母系社會所給予的自主性來爭取男性分擔生、養責任時,男性雖一度接下,而終造成父系社會的形成;但當女性在父系社會下幡然警悟而回頭要重拾自主性時,男性卻也醒悟於責任的重大,以致於與女性同步推辭,甚至干脆一起否定生、養的責任;這風氣已在人類社會中蠢蠢欲動,尤以台灣最為典型。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aude0317&aid=591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