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什麽叫對,什麼叫不對
2009/04/09 11:55:08瀏覽1939|回應0|推薦18

上個月回台,一個老同事約了吃午餐。他是個年輕的單親爸爸,與妻子離異後就獨自帶著孩子,小孩才小一,天真活潑。

吃飯時,他說他想過要把孩子送到大陸唸書。

我邊啃著三明治,邊問:你打算去大陸工作發展?

「不,不是,單獨把孩子送去。」

 

「小留學生啊。」他的答案的確有點超乎預期。

他希望孩子未來的學歷是被承認的,並且他覺中國或許在某些科目上的教學是比較強項。

並且他表示希望是國中以後再送去。

聽著他說話,我嗯嗯的回答,表示我聽進去了。

然而,就在我喝下第一口咖啡時,正要讚嘆咖啡的濃醇時,他問我:「我這樣想對嗎?」

 

我發愣的舉著咖啡杯,像在跟國父致敬,心頭重複一次那句話後,冷不防笑了起來。

「你耍什麼白痴,什麼對錯?!」我對他做了一個鬼臉。

 

「就是我這樣想對嗎?」他又認真的問了一次。

 

我很認真並且發誓我從沒有想逗弄他的意思,我回答:「請問你所謂的對錯,是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還是小孩的角度?或者是我這毫無關係的陌生朋友呢?」

 

整個事件,你是主角,孩子是主角。

剩下的人,講白了,大家怎麼評斷,與卿何干?

 

「你剛已經表達你當爸爸的想法,但是你問過另一個主角嗎?」

 

他疑惑:「拜託,我兒子還很小,他哪有能力判斷。而且你不知,當父母的真的都很想孩子能得到最好的,雖然我離婚了,但我更想盡我力量給他。」

 

聽起來挺有道理的,但身為老同事情誼,他既然開口問了,我這雞婆的個性又怎能當作沒聽見?

「好吧,帥哥,除了理解你的心情,我想回到事情本身。雖然你的寶貝還小,你覺得他沒有判斷能力,但他有感覺吧?你覺對他的教育安排是好的,這是從你的角度看來。但對這有生命的孩子本身,你有試著想過問問他的感受嗎?如果沒有想過,或者覺得沒必要,那是不是代表你內心覺得孩子是比你遜的,沒必要尊重他。」

 

這回他更沉默了,我想他可能有點後悔問我的意見,哈~~

 

「的確,我一直就覺得他是我兒子,需要我保護,所以內心覺得是比我遜沒錯,起碼現在打架他打不贏我,哈。」他變說邊笑了起來,眼前俊俏的一張臉,很難讓人感覺他已經有了孩子當了爸,同時我看到隔壁桌的女生正偷偷的在喵他,就差口水沒有滴下來。

 

「所以啊,父母總是說:我想當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像父母那種權威。鬼啦~其實父母內心根本不是這樣想,還是會認定孩子不夠成熟,需要絕對的保護,所以當爸的一定得幫孩子決定事情、安排一切。所以你說,這樣的意念傳達出來的,會有相互尊重嗎?應該是上對下的情緒比較多吧。」

 

「妳說的有道理,但是,我剛那樣的決定,你覺得是對還是錯啊?」

 

「你說呢?你該問問你兒子,不是問我吧。因為是不是個好爸爸這件事,不是我們的評價,而是你和他之間的共識,真正重要的是你孩子怎看待你吧?

 

這回他會心一笑,朝我點點頭,貼心的問:「你要不要多點個蛋糕?」

 

我坐直身,喚來服務生,義正嚴詞的說著:「當然要啊,小氣男人難得請客,絕對要多點幾個吃到飽!」

 

在生命中,有太多機會的選擇。

我們總想著,可不可以一次就對,不要選錯了走冤枉路。

但是說真的,什麼叫對,什麼又叫錯呢?

如果任何選擇都不觸法,也不傷害人,那麼對、錯的標準到底是誰定的?

我們遵循的又該是哪個?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必須一步一步去經歷,沒有人能代為負責,或者抄捷徑。

發現先生外遇,到底該怎辦?

怎樣是最好的方法?

我們到處問人,更想問神?--最好馬上給我一個標準答案,因為自己已經被搞得煩死了。

 

但我們可曾發現,事件就是事件,對錯只是我們附加上去自己的感覺。

 

不同角度認定的對錯不同,端看你站在哪個角度。

而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站在哪個角度,你自己最舒服。

 

記得在電台工作時,每次的活動案後,我們都會開檢討會。

起初的檢討會,大家都會說起哪部分有缺失,然後認定是哪個負責單位不夠縝密,有疏失。

如果倒楣是自己單位,那就硬著頭皮等砲轟。

後來,老闆看著年輕氣盛的我們,在會議中的防衛與攻訐,說了一句話,從此改變了我們的檢討會,也改變我們的工作態度。

「檢討會不是要大家找出誰該是責任的替罪羔羊。如果我們都是一體的,榮辱與共,那不該是花時間彼此推責任彼此怪罪。我們應該逐一來看,活動哪邊不完善,是因為疏忽了啥,是要提醒我們什麼事情,好像我們彼此下次能做的更好。」

 

就像車子故障了,你覺得很倒楣居然顧路得找拖吊,煩死人了,真是個壞事。

但是如果這次沒有故障,而是直接起火爆炸,你當場就掛了。

那這個故障顧路的現象,相較之下應該叫做好事吧!

它提醒了自己,可能疏忽了定期的檢查維修,或者提醒自己車子年限大了,該多花點心思在上面。

只是這樣的訊息或者檢討,你接受到了嗎?

還是你的心思多數花在抱怨這個倒楣的事情上,而抽不出一點時間去看到事件帶給你的內在意?

 

先生的外遇,對情感的不忠,不會是一秒鐘突然變成這樣,而是某段時間他的情緒和思緒累積。

捫心自問,我們曾經問過自己,他醞釀變化那段時間,我們在幹麻嗎?

我們在粉飾太平?或者我們在過自己以為對的、好的互動方式?

所以事件發生後,我們必須找出個加害者,可能是先生,或者那個第三者。

因為這樣我們才有時間喘息,有時間逃避面對「原來我也真的疏忽他的感覺」這個事實。

我們是不是注意到:他的情感需求可能改變了?以前他可能只要一個老婆幫他穩定家裡,但現在的他,現在可能更需要一個體貼和溫柔。

同樣的,女人也有變化的時候,女人的需求,男人注意到嗎?

 

仍要重覆一次,事件沒有對錯。

你認定中的壞的事情,只要你領悟到他要給你的提醒和意義,那就是個收穫。

一個帶給你收穫的事情,你認為它是壞事嗎?

 

昨日的真我課程中,和學員討論起如何把真我定義到生活中。

讓我想起老同事問我的孩子的教育問題。

 

如果你認定你的孩子需要保護,他就會呈現需要你隨時保護的樣子。他也永遠不覺他可以獨當一面或者應該被你尊重。

同樣的,反看我們童年,我們的父母會幫我們決定好很多對我們有利的事情?還是決定時也會問過我們的想法?

當我們是孩子時,我們比較喜歡哪種對待?

如果我們是孩子都喜歡被尊重,那麼現在我們的孩子為何會喜歡我們用大人的角度,去幫他安排和決定?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或許我們該學著撕掉標籤,重新去感覺自己需要什麼,對方需要什麼。

如果我們不確定,那就問問對方吧。

給對方一個也能充分說出口的尊重。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aire0chang&aid=283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