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遊法鼓山
2013/08/14 17:28:22瀏覽275|回應0|推薦3

法鼓山第一大樓

 

第二大樓

 

法鼓山最早發祥地,觀音園

 

第二大樓正門

遠眺法鼓山

 

法鼓山鐘樓

 

 

七夕情人節,林孝澤臨時通知我,結伴一起去金山附近的法鼓山外拍,我就聯絡我小妹與妹婿同行。

 

我想是去北投的原班人馬三人,加上我妹妹夫妻共五人,可坐我妹婿的小車,但臨時卻增加了兩人,只得委屈游重森他們三人,依原來計畫搭公車 去。

 

我家兄弟姊妹雖然每年四月初,都會去三芝掃墓,也常路經法鼓山,但過門不入,不知那兒還有另一番天地。

 

最叫我驚訝的是,法鼓山不但地方寬敞,且經過精心設計,到處都顯得讓人可感到自然,心平氣靜,頗有唐宋風,也就是說,妳會發覺與日本和風建物群,有許多相通的地方。

 

他們最早的發祥地是,這園區最高頂點的觀音園,觀音菩薩巨大雕塑像就聳立在庭園的正中間,塑像前有一長條椅墊,供信徒膜拜時之用,四周種有竹林,因年代不久,尚未長高成丈,但已可襯托出,觀音菩薩的莊嚴。

 

自觀音園下來,就是園區面向西北的第一大樓,大樓四周的灰白色大柱子,有双人抱粗大,雄偉壯觀,屋內供奉佛陀諸聖,佛座前有多排的軟墊的長椅墊,專供善男信女,跪坐在那兒,祈福膜拜。

 

大樓前有廣大的庭院,有三張籃球場大小,可容納三五百人,遠眺萬里海邊,右方則可看到七星山後背,再自七星山的山頂,逐步向海邊下降的大小幾個山巒與山坡。

 

我還看到圍繞著本區,最右邊萬綠中一角,有一座原石雕塑的佛像;左側則有大小各一的鐘樓,小的只有兩人高,大的鍾樓下有幾十個階梯,可以走上樓。

 

第一大樓樓高六層,設有電梯,每一層各有其特殊用途,如五樓就看到開山僧的壁畫,但不准拍照,所以無法與大家分享,我們只能隨接待人員參觀,不能逾越雷池一步。

 

第二大樓有供奉觀音菩薩的大廳,有很多的信者特地趕來這兒拜山,就是要來這裡,瞻仰觀音菩薩像,並祈求祂保佑。

 

這層樓最為特殊,廳前有一個水池,菩薩座後則是原石砌成的石牆,其他門窗皆是原木製造,沒有現代人造的裝潢,顏色造型,中規中矩,確如他們所說的,全部的建築物群,彷若從地下長出來的,非常自然,人走在其中,自有一番寧靜,心平氣和的情境。

 

近年來很多台灣的民俗信仰,不是把廟宇漆成五顏六色,花花綠綠;就是在廟堂裡拉了不少電線,有若蜘蛛網,點著慘白的日光燈,或裝上東一個,西一個的擴聲器,廟宇有如戲台,失去了莊嚴的氣氛;佛像或神像則像歌仔戲的演員,使用廉價的化妝品,打扮得像兒童玩的公仔,我覺得他們有冒瀆神明的感覺;主持人不論是佛教徒或道教,則利用造神運動,神化自己,他或她也好像已成為菩薩或眾神之一,再利用準神明的身份,除繼續接受捐獻外,彷彿企業多角化,設立很多營收的管道,再增加他們的收入。

 

有些主其事者,收了大量的捐款,就仿效現時的政治歪風,忘掉先人建設廟堂的目的,如紀念某聖賢的,現在則不論是佛是道,召開管理委員會,隨心所欲,決定修改廟規,修蓋大雄寶殿或凌霄寶殿,自認為如此就可直達天聽,得到更直接的保佑與賜福,把釋道不分或釋道雜混,解釋成適道本是一家。

 

在這樣混沌不清的我們社會中,法鼓山可以說,有他堅持與令人讚賞的一面,難怪完成不到十年的新道場,已經有口皆碑,成為北台灣佛教信仰者,另一個好去處。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kydevelopers08&aid=815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