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02 23:58:48瀏覽550|回應0|推薦4 | |
家。 一個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痕,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承諾。 這就是家。 ──《三郎》 這是一部帶傷的小說。小說人物有傷,家庭有傷,整個大時代也有傷。 故事從二次大戰的末尾切入,透過三郎的角度道盡從日治到民國的時代變化與轉折。這段歷史的轉折帶有太多痛楚與淚水,不論是日治時期台灣人受到壓迫、控制,或者國民政府接管時的二二八與白色恐怖,都令人感到感傷。在第一人稱的敘述下,那樣的時代氛圍可感且貼近。 三郎(意即家中排行老三),在家中一直不受到重視,因而心中有個創傷。究其原因有二:可能因為過去的年代特別重視老大,故排行老三的他自然未得齊等重視;也可能因為五歲時的一場意外──那時他帶弟弟阿明出去玩,弟弟卻因此患病而死。從此他在家中失去了疼愛。這樣的不平一直在書中反覆被強調著。他的書《地球》(隱喻著三郎所擁有的知識與所有一切)被大哥一男奪走,家中配給也多半給了一男。就連家教也只有一男與次男的份,三郎永遠只是陪襯。 在父母親的偏頗下,整個家裏似乎並沒有三郎的地位。使得小時候的三郎一直在一個不協調的家庭中長大。這或許也是為什麼他在小說末尾,會把家定義做「一個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痕,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承諾。」這樣的現象在小說中後段之後開始慢慢產生轉折。三郎,而非一男,考上了美國的大學,因而出國留學。三郎透過努力,將心中的不平反轉了回來,他竟成了整個家族裡最不令父母擔心的一個。然而,家的傷痕永遠不會消失,一如他內心的創傷、歷史的創傷,縱使時間會過去,但受過的傷很難遺忘。 小說裡其實藏了另一位「三郎」,那便是芳子的父親。他也是家中的老三,同樣在家中與老大之間有不平的關係。但他隨和的處事態度,使他選擇讓一切都 過去,並沒有表現出如三郎一般的怨怒。這或許是作者刻意設下的對照,並藉此對照將「三郎」的「不受重視、疏離、受欺負」等意涵更具體呈現。若要再更進一步說,台灣當時的歷史處境也與「三郎」異曲同工。不受到國際重視、被孤立,一如吳濁流的經典名著所稱,台灣是「亞細亞的孤兒」。 然而,傷中亦有柔美的撫觸。芳子在這部小說中便是三郎的愛與精神慰藉。她是三郎幼時到中學企於追尋的一種夢想。他將受傷的心靈塗上對芳子的愛戀與幻想,藉此得到許多的安慰。他與芳子之間的愛在小說中不斷支撐著這部帶傷的故事,讓故事在難過中,留有一絲美好與溫情。 從個人、家庭到國家、大時代,層層推衍上去,《三郎》讓人讀見一道又一道深刻的傷痕。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