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03/14 11:24:52瀏覽657|回應0|推薦1 | |
電影《雨人》(Rain Man)所描述的主角雷蒙(Raymond)是一位自閉症患者,在一次意外的情境下,偶然被發現擁有超乎常人的記憶力與數學能力,因而扭轉了他弟弟對他的看法。這電影主角的原型脫胎自另一位真實世界的「雨人」金.匹克(Kim Peek)。雖然真實的雨人不是自閉症患者,但同樣擁有超乎常人的記憶力:能以一頁十秒的速度讀書,並過目不忘背誦一萬兩千本書,且通曉百餘年來的文獻史料。他們這種彷彿與身俱來的能力,被統一歸類作「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據研究,部分自閉症患者會表現出此種行為,但並不特定在哪個領域。 在台灣,也有這麼一位被稱作雨人的自閉症患者。他自幼即被母親發現擁有過人的數學運算能力,仿若人體計算機,至少能開至六次方根。在《除不盡的愛》裡頭,母親陳淑芬自述相伴自閉症兒子的心路歷程。她從茫然挫折到接受面對,最後為了兒子攻讀碩博士走向特教之路,這期間的煎熬與抉擇是外人很難體會的。尤其當兒子 在學校或其他地方表現出脫序行為,她就得不停往返學校之間,一面要教導兒子,一面又得向旁人道歉。縱使倦怠、無奈,她仍為兒子堅持,畢竟兒子總是自己的心 肝。 這本書的價值,來自於其親身經歷、第一手觀察、愛與家庭溫情、特教實例與建議等各方面的結合。由於自閉症患者在語言表達與社交能力上明顯不足,使得他們內心也許思考很多,卻無法正常表述出來。他們因此需要適切的教育和家庭關懷來引導他們開啟一扇內心世界的小窗。自閉症常有固著、觸覺防衛等行為,若是不了解,很容易誤會他們,以為他們不友善。這也是為什麼陳淑芬在書末認為須多向大眾推廣相關知識的原因。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深入專研特教領域,但讀《除不盡的 愛》我們至少可以多認識一點自閉症,也能從中體會一位特教母親的不易與耐心。 當然,所謂的耐心也是磨出來的。陳淑芬也述及她曾經因壓力與無助將兒子的頭壓入水中,直到兒子掙扎才猛然醒悟,緊擁兒子。生命中每一道難題,相信對母子都是一種成長。自閉症難教,並不表示不能教。隨著書頁,我們看見兒子逐漸成長,不僅懂得察言觀色、偶爾還會意到反話的涵義。這些無不讓特教母親欣慰。 身為母親,難免希望與兒子能夠親近,但有時自閉症兒子並不願意(或不知如何表達)。有一次,總是走在母親前頭的兒子,竟在母親的請求下緩下了腳步。讀至此時,心中是有些感動的。這證明母親長久以來挹注的愛與關懷,兒子都收到了。我寧願相信,自閉症兒子只是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非不願意。 《除不盡的愛》中,我們看見一位特教母親與台灣雨人的生命故事,並藉此吸收特教的經驗與知識,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但我認為,本書最重要的核心,還是母親對兒 子暖暖的愛。那愛無限量、無止盡、無限次方。這是一本在平凡中見其不平凡的家庭故事。因為有愛,使一切慢慢趨向正座標,並向無限大邁進。一如書名,特教媽 媽對自閉症兒子的愛是除不盡的。因為不管怎麼除,永遠都會多出那麼一點。那是母子間最暖的交會,任誰也無法抹滅。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