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25 01:08:03瀏覽2916|回應0|推薦1 | |
蕭紅筆下的人物都在生活中奮鬥,在農村裡一日又一日地生活,應付著生活中的各種難題。其中「生」與「死」尤為甚者。女性生產哺育的辛苦,情人、家眷的生死離別,都在小說情節中有深刻描寫。另外小說主題也觸及貧富、父權、社會階級等議題。從小說的敘述中,我們更可發現,女性的內心與生活經歷,亦是蕭紅所關注的核心。 蕭紅多半以女性為其小說主角。短篇小說〈棄兒〉藉女主角芹戀愛、懷胎、生產的故事,講一位女性的「生」(生產/生活/生命)之掙扎。蕭紅特別強調了芹生產過程的艱辛,以及產後的窘困,使得原該是喜悅的新生變成一種痛苦。而〈王阿嫂的死〉則講另一位女性王阿嫂,在地主的百般壓榨中,死了丈夫、病了身子,最後導致自己與腹中胎兒的死。這其中存在著社會階級間的權力宰制。在上位者擁有經濟資源與其他各項優勢,而王阿嫂這般小民只能受人壓制,無力反抗。蕭紅將地主設定為男性,似乎也有意控訴社會中一直存在的父權體制。 〈牛車上〉把幾個人物聚集在牛車裡,在途中彼此分享著自己在戰爭下的故事。主角五雲嫂的丈夫往赴沙場後音信全無,許是死了也未可知。牛車上的人有不一樣的故事,卻有相同的無奈。牛車空間不大,速度不快,彼此的相聚是相互取暖也是悲劇的交會。 成名中篇小說〈生死場〉故事更為豐富,所關切的議題也更為廣泛。但始終不變的主題是她對女性、農村小人物的刻畫,以及對生死的思考。金枝的慾望、王婆的服毒,皆脫不了生與死的範疇。而當王婆牽著老馬走向屠場,那不僅僅是與牲畜的生離死別而已,也許王婆也看到了自己。當她赤裸裸地面對著老馬的死亡命運,王婆所想到的可能是自己對死亡的恐懼。但賣了馬,無非是為了生存。 蕭紅的小說講的就是最為一般的人生。每個人都為著生存,而與生活的大小事做一定的妥協或反抗,縱然心知肚明最後難免一死,仍要為著生存而奮鬥。「生與死」一直被視作人之大事,自然在各篇小說中被反覆討論著。但是也許我們讀過小說之後會發現,生未盡然是生,死也未盡然是死。新生必然等同於快樂嗎?王阿嫂與芹的故事就是反例。
「在鄉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1]」這所欲表達的,不正是世人一生的忙碌,以及世間自然的生死更迭嗎?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