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孟蠍 舞 壺亂嘩 七琴 俏主婦 angela-588 蘋果媽&無尾熊爸 莎夏...
蔡穎卿專欄(每周五刊出) 在各種測驗接連而來的考季中,我跟埋首書堆小息暫歇的小 女兒閒聊,她說:「媽媽,我的朋友很可憐,她不能專心準 備考試。」細問過後,才知道這個朋友的父母親因為感情不 睦,孩子常常要接受雙親指責對方的抱怨,以及大人在電話 中對親友的投訴。這些佔據生活的話語,取代了親子對談的 內容,攪動擾亂的也許不是孩子期待專心準備考試的「時間 」,而是一份安定的「心情」。 同學對小女兒說:「我回家時聽到媽媽打電話跟外婆抱怨爸 爸,要出門時又聽到媽媽用越洋電話在跟阿姨說同樣的話, 聽了很心煩。」 大人喜歡抱怨,這些抱怨無論需不需要,對成長中的身心, 不只帶來牽動的混亂之感,也會影響一個孩子對成人世界的 認識。凡事抱怨的父母,很難要求孩子樂觀向上。 在生活中,我們引領孩子認識光明的熱情,似乎遠遠不及披 露人性挫折來得積極。不管多麼家常的話語,父母出口的語 言代表的是自己對人世觀照的價值。 如果我們一天只有一小段時間可以跟孩子說話,「說些什麼」 就是最重要的預算考量。我們常掛在嘴邊的重「質」不重「量 」,對思考親子談話的內容十分有意義。 父母常常抱怨自己沒有時間好好跟孩子說話,不知道我們在放 大「忙碌」的定義之前,是不是已經確實檢視過自己使用時間 的優先順序與效率? 親子之間有好的對談品質,不只需要思考關懷的內容,「時間 」本身也是一個決定性的要素。如果我們能省下人際之間無謂 的漫談,把時間留給孩子,也許就不再需要花時間來抱怨「忙 碌」讓親子溝通單薄貧乏了。 ~轉自中時電子報 浮世繪 200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