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團山有萊以餉客
2010/05/11 12:04:00瀏覽705|回應0|推薦1
5月8日週六清晨,微雲淡雨。在小團山上頭看著新闢出來的一塊地,目光所及,忽然想起眼前所見植物就是灰蔾,葉片正面略呈三角形而邊緣有鋸齒,背面灰色。藜菜是我國古來平民常採摘食用的菜蔬,今天恐怕認識的人都不多了。我迅即摘了一把嫩苗,遍示員工,果然連老農都未之能識。

近年來炒食野菜成為風尚,無非是對慣行農法中使用大量生長激素、化肥、農藥產生疑懼,為養生起見,選用免除這些疑懼的野地菜蔬。此外,也是對都市生活的厭棄,以此撫慰與大地疏離的心靈,更藉此與先民的精神遙遙相契。

《韓非子.五蠹》、《淮南子.精神訓》上都曾說:「堯糲粢之飯,藜藿之羹。」藜者,灰蔾;藿,即豆葉。顯見古來灰蔾是常民所食的卑賤菜蔬,故而以此喻聖王的卑以自牧,與民共憂患。《詩經.小雅》則說:「南山有臺,北山有萊。 樂只君子,邦家之基。」臺是莎草,萊即灰蔾。君子能與民共處貧賤,陶然自樂,國家基業才穩固。

唐朝著名的田園詩人王維晚居輞川,作有《積雨輞川莊作》一詩: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王維幼有文名,早居高位,卻因附安祿山疑案,小人傾軋,仕途頓挫。晚年世事看透後,隱居山林,自比五柳先生,唯與狂比接輿的裴迪秀才相往來。輞川隱居生活究竟如何,王維留有自繪《輞川圖》青碧山水可資考證,其中繁樓複宇,富貴人居處也。這當然是在安史亂前,之後則改為佛寺。然而自比五柳,不自躬耕,蒸藜炊黍者他人,居隱而行富貴,無怪海鷗居疑而不下了。

灰蔾成長迅速,久而梗挺直堅硬,可為拄杖,為鄉間野老所常取用。幼時讀詩,讀到《千家詩》中南宋志南和尚《絕句》:「古木蔭中繫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總是不明白,藜字從草頭,顯然來源為草本植物,何得為杖,能拄扶過橋?要見到灰蔾,才知端倪。《莊子.讓王》等篇章記載孔子學生原憲家貧,迎華服肥馬的同學子貢來訪:「原憲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形成強烈的對比。藜杖,與藜菜同是寒士的表徵。

藜菜固是農村所常食用,然而自古即知其有微毒,不可久食、多食,多則水腫,且患光過敏症者,食之皮膚搔癢難止。今日浮雲蔽日,且淺嚐即止,料不礙事。且以此野菜,揣想往日聖王寒士風采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kuo&aid=402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