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潢西潦
2008/12/27 23:12:07瀏覽508|回應0|推薦0

 小團山和附近的大潛、二潛、三潛山,都是大別山的餘脈,地勢雖然不高,卻是江淮分水嶺。山頭一點雨,偏北就入淮河,偏南便入長江。




 由於地勢,降雨量雖然適中,卻留不住水,相對乾旱。基地選定,工程剛開始時,許多人便告以注意乾旱問題。我們雖然租下對面的大、小兩塘,但是卻必須和農地分享灌溉用水,不足為恃。當地人取水,多半是打井,但是井水含鹼甚多,煮開水時甚至可以聞到如石灰般的氣味,長期飲用,使得當地人患有各種結石者甚眾。且地下水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補充甚為緩慢,長久抽取,必致枯竭。




 此外,我們雇人打井時,遭遇了許多頓挫。打井團隊先由地表土壤探針插入後,測量電阻的變化來探知水分的分布,從而推測打井的位置與出水量。由此測出的最適當地點在大塘邊上,保證每日可出水80噸。打了數十公尺後,果然有水,但是水量只有10噸。打井團隊為了要滿足合約,暗中置入炸藥,意料將附近岩層炸裂,其他岩層中所含的地下水或能滲入,增加出水量。沒想到,卻炸開了土層,塘中污水滲入,後來井水抽出都濁臭不堪,打井團隊就撒腿跑了。後來另請高明,勘出第二個點,仍未得水。




 我們的工作團隊極為沮喪,擬議自數百公尺外引井水,然而管路維護與水壓也是隱憂。我則認為:井水只是輔助水源,利用地面水和循環淨化民生用水,才是正路。我以大塘為例,如果我們將周邊水田租下,改種其他經濟作物,不必大量用水,則塘水儘可夠用。我大略做了估算,保守估計大塘儲水有兩、三萬噸,如果我們日用30噸水,則在塘水全無增減的情況下,用水足可支用三年。




 我的態度是:沒有估算之前,無根據的沮喪完全是不必要的。即使估算結果不樂觀,也可以根據此結果早做綢繆,而不是空自慨嘆。




 我於是籌劃在小團山南側窪地建塘數座,作為淨水、儲水之用。監工找了適當團隊來做,但是也憂慮地告訴我此處挖塘的一些經驗。其一,他們認為我所策劃挖掘的淨水池過於深廣,總要個三、五年才能填滿;其二,根據過往經驗,水塘沒有不漏的,而此處土質屬於砂質,滲漏必然更為嚴重。


 我思索了一夜,靈機一動,想起在教孩子們碎形(或譯分形、殘形,原文fractal)結構時所做的實驗。如果將沙土中打入水玻璃,再加入三礬(膽礬、明礬、綠礬),則會在沙土中生成分叉樹枝狀(碎形)的膠狀體,把沙土黏結起來。我自家揣度,不知是否有據,所以上網查相關學術論文,發現長江大隄崩解時也曾用此法搶修,我於是心頭一寬,令工人只管做去。




 後來,土隄看來無虞,我們也就將此方法備而不用。待得將大塘水抽入淨水池測漏,未料終夜聽得水聲嘩嘩,皆由底部漏去,工人皆束手無策。我探看池底部還有積水,認為情況並不嚴重,只要假以時日,土層自然會膠結穩固,不須急躁,若是不成,再以水玻璃施打即可。至於儲水,淨水池可兜攏小團山兩側如太師椅扶手處及上方坡地的降水,情況當屬樂觀。 




 淨水池在2007年夏末做好後,儲水不如理想,但還緩慢增加。工作團隊認為狀況不如預期,我卻認為時處旱季,有此成果,已屬不易,明年開春,春雨霈然而下,自能改善情況。




 誰想2008年居然華中大雪,持續近月,隄土封凍,幾個淨水池居然都已滿盈。整年運用,已經無慮。




 小時候念《左傳.周鄭交質》:「苟有明信,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印象深刻。據此,我就將淨水池以所在方位命名為「上東潢」、「下東潢」和「西潦」。




 韓愈《讀書城南》詩云:「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本來是以潢潦比喻淺薄無根序,我卻是希望,作為淨水池,本是個無根水, 朝滿夕除,何處來何處去,不耗損也不污染自然的資源。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kuo&aid=251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