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臺灣北部一棟知名得獎公共建築的牆壁,筆者看了心中有些感觸;先來看一下照片 (以 iPhone 拍攝),再來寫個人的看法。
< 照片 1 >
Hmmm, A4 紙上的字看起來怪怪的,發現了嗎?物體受熱會膨脹,不是物體受熱會膨「漲」,所以是「熱脹冷縮」,不是「熱『漲』冷縮」;使用輸入法打完字之後,記得要回頭檢查一下字詞是否正確。
< 照片 2 >
< 照片 3 >
< 個人看法 >
不知讀者看完上述的三張照片有何看法,試著想像這是你花錢所購買的新房子,而這牆面是新房中的一面牆,試著如此想像,也許你會比較有所感受。筆者個人的看法是:
1. 磁磚與磁磚之間為何沒有填縫?這真的是有點誇張,貼了磁磚卻沒有填縫,請問當初是如何通過驗收這一關?
2. 磁磚的貼法有很多種,例如 1/2 或 1/3 交丁、菱形、人字型、對齊平貼等等,而其中最簡單也最省工的貼法,就是「對齊平貼」。這棟知名得獎的公共建築的這面牆,就是採用最簡單也最省工的「對齊平貼」,看到問題了嗎?採用最簡單與最省工的「對齊平貼」,磁磚卻貼得歪歪斜斜,直線與水平線都沒有對齊,請問當初是如何通過驗收這一關?
3. 一般磁磚會「膨拱」,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磁磚之間的間隙留太小,例如只留 1mm;第二就是黏著力不夠;第三就是偷工,磁磚的背面沒有先塗抹磁磚黏著劑,就將空蕩蕩的磁磚背面拿來做鋪貼。根據筆者的判斷,上述的這面牆,應當只有使用一般的泥漿來塗抹打底的牆面,而磁磚的背面也沒有塗抹磁磚黏著劑,才會導致「膨拱」。
2000 年之前,磁磚黏著劑還不是很普遍,但 2005 年之後,鋪貼磁磚必須使用「磁磚黏著劑」已經是營建業的共識與常識,而且「磁磚背面必須塗抹黏著劑之後再做鋪貼」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少了這道工序,磁磚發生「膨拱」的機率是蠻高的,來個一次到兩次的北極震盪 (攝氏 8 度以下),大概就能見到膨拱的磁磚。
很訝異會在知名得獎的公共建築物見到這樣的施工品質,也很好奇當初是如何通過驗收這一關;走著想著,心中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