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08 00:00:45瀏覽4284|回應3|推薦36 | |
(原載新加坡《品》雜誌中文版第62期五週年號/馬來西亞《品》雜誌第35期【 誠Trust 】輯,2018年7月號) 古希臘吟遊詩人荷馬所著的《木馬屠城記》(伊利亞特)是西方文學的源頭,故事描述3200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一場戰爭。一直到十九世紀末前,西方人都認為它只是一個神話,考古學家施里曼發現了故事中的特洛伊城遺跡後,才證實確有其事。 比起史實,心理學家對這故事裡的人性描述更感興趣。 在進入正題前,容我介紹一下人類簡史,現代考古學家推論,人類最早的社會型態是鬆散的狩獵生活,男人集體出外狩獵,女人與孩子則相依為命採集水果維生,考古學家挖到兩萬多年前的神像清一色是女人,我們無法斷定這時代是否有父親這角色,也許男人離家後被長毛象踩死就再沒有回來。 一萬年前冰河時期結束後,暖化讓許多植物得以生長,人類開始定居,長期採集的女人開始發現種植麥子的訣竅,在希臘神話中負責農業的就是一位叫德米特的女神。隨著糧食無缺,人口漸漸暴增,部落間開始出現戰爭,這時候武士階級出現了,人類也由母系社會過渡到父權社會。 三千年前正是男性戰士崛起的年代。在農業時代,擅於狩獵的男人可有可無,務農的女人當家,但進入講究蠻力的戰士時代時,女人則淪為男性附庸。 歷史學家在三千年前左右的神話中發現許多男神崛起取代女神的證據,這時代出現的神祇幾乎都是陽剛暴力的男性戰神,好比說,持閃電的宙斯取代大地之母蓋亞成為宇宙的天神、拿鐵錘的雷神索爾,還有拿火灼人的耶和華。
而女人幾乎全是禍水,好比說引發戰爭的海倫。女人被男人搶來搶去的戲碼,還保留在好萊塢英雄電影中。 男人與父親 荷馬在這部史詩中只描繪當時最優秀的男人,故事中的男性到今天還是研究男性心理的範本。 為愛捨江山的帕里斯(Paris)不就是徐自摩、賈寶玉這些浪漫詩人的原型嗎? 天賦異秉的阿基里斯(Achiles)則很像偉大的運動員與藝術家,他們憑著與生俱來的天賦,充滿著野性,對文明規範不屑一顧。 使出木馬屠城詭計的奧德修斯 (Odysseus),是許多文學家、哲學家心目中的男性典範,他好奇,懂得變通,被譽為史上最有魅力的男人。 赫克特 ( Hector ) 是歐洲文學中的第一個父親,在三千年前,他堪稱是新物種,他擺脫了原始男性的自私放縱,為了國家社稷而學會節制自己,總是悶悶不樂。 原始男性 特洛伊的故事開場時,阿基里斯和希臘盟軍首領阿伽曼農(Agamemnon),為了女人分配不均而吵架,從這裡就可以得知,這群所謂的戰士不過是一群到處掠奪女人與財物的強盗。 當阿伽曼農搶了阿基里斯的女人後,阿基里斯竟跑到海邊向媽媽thetis 女神哭訴,要媽媽向宙斯告狀。現代人讀到這總會感到不可思議,這也太不man了吧?武士是流血不流淚的,怎麼可以為了女人而向老母哭訴呢? 這也就是這故事有趣的地方,我們在故事中看見原始男人至情至性的一面,在荷馬筆下最有名的兩位英雄阿基里斯與奧德修斯,都不會掩飾情感。 這些男人的原始特質還殘留在現代浪蕩子身上,他們只活在當下,不為明天煩惱,阿基里斯只在乎是否轟轟烈烈地打一場仗,好名垂萬古。 相對於年少輕狂的阿基里斯,這故事中唯一不會大哭大笑的就是特洛伊王子赫克特,這角色是男性形象的重要轉捩點,他學會了為未來計劃,控制情感,不再像原始男人那樣放縱自己,為了後代與家園犠牲自己的快樂,他標示著文明的起源。憂心仲仲的赫克特讓人倍感親切,他總讓我們想起自己的父親。 男女大不同 心理學家Luigi Zoja認為,父親是文明的產物,文明源自第一個學會深謀遠慮的原始人,為了後代而學會犠牲自己。男人在成為父親後,就必須違反他的性衝動與暴力傾向,付出一輩子在理性與本能之間衝突的代價。 父親角色永遠不像母親那樣討喜,一直到今天,我們還是可以見到許多在“男人”與“父親”角色間掙扎,無法勝任而半途蹺家的爸爸。相較之下,女人則更容易勝任母親的角色,也更樂於成為母親,這是因為母性是與生俱來的,而男人學會當個父親的歷史,不過三千年左右。 一個女人自懷孕開始,她的身體就開始供應養份予身體裡的新生命,她的大腦與心理都發生微妙的轉變,產生神秘的連結。母子連心,而父親在一個家庭中,永遠擺脫不了這種疏離的焦慮感,他總像是局外人,因為父親這角色不是天生的。 特洛伊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插曲,赫克特出征前,回到家想見見自己的孩子,但孩子被他頭上的盔甲嚇哭了,他才發現忘了摘下盔甲。 盔甲其實是個隱喻,成為父親的男人,必須給自己披上厚厚的盔甲,用壓抑情感來防堵他年少輕狂的雄性本能,導致他常忘了卸下那厚厚的盔甲,無法與自己孩子情感交流。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VQaMvD1ok2018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COCO》 也有個叫hector的角色 ,很明顯地,這不是個墨西哥名字,導演藉由hector 這角色突顯了男人在自我與家庭之間的衝突,故事裡的hector ,在女兒出生後,離家追求自己的音樂家夢想,半途因為太想念女兒,在回家途中被殺害了。他展現了古往今來,每個父親都要面對的內心衝突。 電影結尾有一首非常感人的歌:Remember me ,拆開re-member 這字,你會發現,它描述一種心理狀態,當我們想起一個人時,他又重新成了我們的一員。我猜想,第一個放棄了漂泊的原始男人,也許是厭倦了今宵酒醒何處的流浪,他害怕當個遊蕩於山林的孤魂野鬼,為了一個新生命而選擇留在原地,他學會了牽掛與慈愛,犠牲自己來成全另一個新生命,只因為希望有人記得他。 人類的父親一路走來跌跌撞撞,比起母親,他總是無法演好這角色,我猜想,他有時也會妒忌太太總是與孩子更親密,也許他偶爾會想繞跑,作為一個成年男子,我是可以體諒他的。 特洛伊的故事,結束於赫克特被像野獸般原始的阿基里斯殺了,這樣的安排或許正突顯了父親這角色並不容易,荷馬藉此暗喻文明並不穩固,理性的父親不小心就會被他內心的原始天性反撲。 我想把這篇文章送給我已故的父親,他不完美,但我想念他。
七月號的【品雜誌】邀我撰寫關於特洛伊的文章,這學期的神話學課正好在探討這個故事,礙於文長限制,只能濃縮上課的精華,點到為止。 我刻意將這篇探討「男人與父親」的文章,選在8月8日爸爸節發表於UDN部落格,獻給我已故的父親。 最後順便為我們的【神話學】課打打廣告,下學期的神話學課我們將延續特洛伊的姐妹作:《奧德賽》,探討男人的精神發展。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