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7 07:46:10瀏覽339|回應0|推薦1 | |
治天下難不難,難!的確很難!因為天下萬事萬心,種種糾結,一定會叢集於管控中心,要想用渺渺之心,區區之智,統而定之.治之.平之,真的是危乎難哉!所以很多皇帝.丞相.大官人在其中翻了船,倒了霉。 但若反過來問:論天下容易不容易?容易!的確也很容易!你看看古往今來,大街小巷,只要是認識字的人,沒有不喜歡論天下的。大部份人沒有機會治天下,但論天下總是大有機會的。 11月下旬湖北省孔子研究會將舉辦一次高階講座,題目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請的講師是台灣淡江大學劉燦樑教授,劉教授專攻管理心理學,具有心理學與管理學的雙重功底,是台灣十大名嘴之一。他曾經擔任某世界跨國企業的高管,並長期是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顧問。 劉教授曾在山東衛視錄製過《管理学家看丞相》系列講座,講論了商鞅、萧何、王珪、李靖、曹操、诸葛亮、张居正、和珅等人的智慧與應世術,颇受欢迎。 此次劉教授借論語的智慧以論治天下,估計他必定會採取現代心理學與管理學的理論角度,擷取孔子的智慧,為我們申論儒學治天下的善巧法門。此不具論。 現要談論的是“半部论语治天下”,這個很有爭議的話題。 《宋史》卷256《赵普传》:“谱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即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這是講趙普早年讀書不多,做大官後為了工作需要才努力讀書,特別樂讀論語,通過讀論語,使他處理政務十分迅速。另外有本野史筆記 《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记载:“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這「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自宋以來就大有爭論,近年國學重新回歸,有關論語的爭論也就多起來,有人贊嘆論語實為中國的聖典寶書,以之治天下有何不可?有人認為孔子是喪家犬,論語充滿封建餘毒,還是不提倡為妙。從這樣的光譜兩端,也反映出近代中國的一種心理傾向。民族本位主義者,有強大的民族情感,對自有的學問.風俗.方法.世界觀,總懷抱無可質疑的信仰,認為憑這類古聖先賢的智慧,中國人完全能治理好國家,使老百姓安居樂業。現代主義信仰者則反過來,認為中國古代那套東西根本落伍了,除了修身可能還有點用之外,完全沒有治國的可能。 如果我們平心靜氣的觀照,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實行一種中庸統籌之道,將這兩極端的心態加起來除以二,得出來的就是半個東方聖人,加上半個西方聖人共治天下,可能更中庸中和,更能妥貼處理當下中國的事理人情。這半個東方聖人,最主要的就是中國聖人,但也應該加入印度聖人.日本聖人,還應包括其他東方國家的聖人。而西方聖人則包括希臘.羅馬.歐美等西方國家的聖人,合東西聖人,濟濟一堂,共論大道,共治天下,才可能使老百姓安居樂業,成天下之休美。 這次劉燦樑教授“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講座,應該也會是採用一種融貫中外古今的方式,因為他是現代人,長於台灣.留學西方,潤澤了東方思維,學習了西方理論,正可以合東西方思維而論天下,為我們提供豐厚的啟發。論語做為二千年的經典,自然有大智大道,做為載道之書,它當然也可以有無盡的詮釋。重要的不是論語說了什麼,而是我們想找什麼?我們相信什麼?我們有怎樣的世界觀?我們用什麼意圖讀論語?用什麼態度面對自己先入為主的世界觀? 真理是主客共成的,心相一變,世界也隨之改變。有什麼心靈就有什麼世界,「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要學論語,要通過儒學而受益,首先要有溫情與敬意,不可先有牴觸情緒,不可視為封建糟粕,不可封閉自己的心靈,以為自己先入之見,就是真理的唯一準衡,可以任意指點天下,進退聖人。學習論語的先決條件,就是放開自己,不要做自己學習的攔路虎,要具備一個彈性的心靈,正所謂〝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放空前見,虛心探究論語得二千年,無數大人豪傑的肯定,究竟其道何在?其理何由? 論語的命門是修心修志.修德修氣,這類心.志.德.氣的壯大與浩蕩,必定涉及自心心靈基本框架的改變,只有心靈變大.變深.變靈動,才真正能讀論語而有得,才真正能借論語而入道,進入聖賢的慧命之中,從而慷慨志氣,終生受用!其他的批評.嘲笑.否決.敵視,不但不能傷害儒學大道,反而使自己頑冥封閉,自陷於低下淺薄之中。 近年關於論語的爭論頗多,盈盈滿耳,但大多是浮泛熱鬧之言,擾人清夢而已,很少現代人願意發大志立大心,痛切的掏心掏肺,拿到聖賢靈性大道前,刮磨清洗一番,以接通萬年道統的無上靈機。如果我們能立有此志,切實行之,相信必能通過傳統經典的加持,貫通自己任督二脈,噴湧出靈性的才情,進入天人合和,氣貫丹心的境界。 這次“半部论语治天下”武漢講座,對我們而言,也許是一種不錯的成長靈機….。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