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學習論語〕
2009/04/23 14:43:57瀏覽726|回應0|推薦0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們,平日生活與學習的討論點滴,是語錄體的筆記彙編。是一群聖賢儒者討論如何成君子,如何壯大自我成就自我,如何使生命更具智慧與德行,如何使生活更美好,更多善意與慈仁的一份討論記錄。

因為孔子是中華文化的大聖人,智慧深德行高,論語的討論內容雖然也可以說淺白,但涉及基本義理的基軸與框架,涉及人倫關係的核心價值,所以意旨十分深厚,歷來都受到中國讀書人的重視,特別是宋代理學興起,對四書的重視超過五經,論語成了入德門戶,成了研習儒學的基要經典,也成了中國人之所以能成為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所必須研讀的核心經典,地位十分重要。

《論語》是聖人心靈智慧的一個結晶,是點化人如何成君子成聖賢,如何學習偉大成就偉大的寶書。《論語》的根本意義,在修心在養氣在培育溫潤的君子德行。其意旨十分深遠博厚,光看字面,光用世俗心眼是難以進入聖人心靈世界的,所以閱讀《論語》首先是個修心與修身的問題,讀經在修心.就得要先立心才好修心,立心就是要建立一些自我修持的心理準備,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經典更接近更相應,才更容易理解經典吸納經典的智慧。

心是什麼?這頗不好說,但我們可以說:心是人的靈魂,是人的靈機靈性,是人認識自己與認識世界的智慧基點,是人創造力的核心,是人的皈依.是人最深的愛戀與魂夢。儒學的心學觀點認為:自然意義的天道運行,在人間表現為人文形上信仰意義的天心,天心天德之流行下貫而點化人心,因此人心承載天心,人心彰顯天心,人心的深處是天心,人性的深處是神性,人不僅是物性的存在,不僅是植物性動物性的存在,人更是一種天德神性的存在。人可以自安於渺小短暫,偶然而來,忽然而去,以物性追求為滿足,以植物動物性的滿足為快樂,但人也可以承擔天命,彰顯天心,成為一種聖賢的存在,一種偉大的存在。

 

世界的價值與意義,歡樂與悲哀,不是固定的,不是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質,而是人心靈的一種賦予及創造,人的心靈有點染萬物,取捨萬端,有解釋與框限萬事萬物的強大能力,一旦出之以負面心態,以否定心態看一個事物,就看不到這事物的光明面。反之,人如果能以正面心態,以肯定性評價看一個事物,那麼這事物立刻可以顯示出許多光彩與美好。所以莊嚴自心可以莊嚴萬物,莊嚴自心可以莊嚴自己的世界與自己的生活。因之研習論語首先要培養一個莊嚴心態,莊重嚴肅的看自己.看這個世界.看人間的事理道理.同時莊重嚴肅的面對孔子所揭示的道理。萬不可以輕薄.輕恌.以喪家犬的心態讀《論語》,這類不莊嚴的心態,必定讀不出其好處,只能自誤誤人而已!

 

其次.要具備一個感恩的心。我們之所以擁有生命,之所以能生活在如此一個物理世界.人文世界,這都是我們先人的遺德遺愛,因為有無數先人的奮鬥,我們才能擁有這麼一個舒適溫暖,有德有愛的世界。感恩的心是仁恕之心,是惻隱同情之心,是慈悲善良之心,是能親其親愛其人,感恩大地山川的心。懂得感恩,知所感恩,才能相應才能感通,才能在天與人,古與今,聖賢與凡庸之間搭起一道心靈的橋樑,讓我們更能感受天地萬物之微妙,更能體會聖賢心靈,更能理解字裡行間,許多未曾表述的深情深意。

 

第三.反省的心。曾子有謂“吾日三省吾身”.俗語說“行年50而知49年非”,個人總是太渺小,太片面,太有限,總有力之不及,

智之不及,仁之不及處,總是錯誤太多,成就太少,如何提升自我,成就自我,必須進行深沉的反思。反思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使自己得到糾正與成長。但是平空的反思,自言自語的反思,總難免自欺,自是,自我放縱,只有認真面對經典,以聖賢的心靈與智慧做為觀照點,進行自我反思,才能進行深刻有力的反思,通過反思與心靈啟示,才更能進入聖賢的心靈世界。

第四.謙虛的心。老子有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易.系辞下》有謂:"谦,德之柄也。“谦卦”則說:“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劳谦君子,万民服也。“,這都在說明一個道理,自高自傲則孤寡而單薄,不被天地鬼神福佑,如能學水德之謙下,利養萬物而不與人爭鬥,則被眾人歡迎,得道多助,反而更能匯聚多方力量成就自我。人的心靈也是如此,知不足而後能虛心,能虛心才能學習,才更能看到他人的優點,明白他人的好處。聖人的經典不過只是文字,文字也只是符號,符號只是心靈的橋樑,如果自己擁有一個自以為是的心,對聖人對經典做出一種自以為是的理解,那麼文字就成了文字障,變成自我的圍困與自我的壁壘,限制自我心靈的成長與壯大。

第五.尋道的心。中華文化核心是一種道的宇宙觀。諸子百家都有其道論,都以他們對道的特殊理解,來展開他們整套的思維與價值選擇。中華之道論思維函蓋萬有,從最高的“道”化而為天道地道人道,再化而為百工技藝之道,化為人間器用之道,衣食住行之道,一切都有道,一切都在道中。因此中國人的生命情調,不是為了衣食而衣食,為了器用而器用,做一個短視淺薄狹窄的人。凡具有君子理念的人,希望活得明白,活得有價值的人,都期待追尋更高的道更高的理。衣有衣之儀,食有食之理,烹調有烹調之道,殺牛之技也可以追求藝術化,境界化,技進於藝,藝進於道,通過生活日用而學道成道悟道,成為有道高人。在這個道論世界裡,天道下貫而成就人道,天道人道之合德共進而成就人間萬類之道。所以人間萬事不是孤立不相干的,任何事都相關相涉,任何事都有其存有的根源,都受大道的護持。《論語》談論生活,談論學習,談論為人處世之道,而其背後的根本心念,就是對天命的信仰,對天道的信持與皈依。孔子之“吾道一以貫之”.“朝聞道.夕可死”.“五十而知天命”,就是孔子對天道的承擔與信仰,不契會天道,不追尋天道,就難以理解聖人的心靈,難以信持人性本善,難以得到論語的深厚滋養。

 

以上列舉幾個心態準備問題,以供讀《論語》的朋友參考。總的來說,人是一種生命體,有其維持生命追求美好生活的物質需要,但是人也是一種五行的秀氣,是一種價值的追求者,善的信持者。在身體的需要與心靈的需要之間,難免有差異及矛盾,這樣的矛盾該如何處理呢?研習《論語》就是學習如何調節身與心.義與利的智慧,如何對待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天地萬物的關係。人生而有欲,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好惡與需要看待他人他事,是人的自然傾向,是不學而會,天生自然的。但是欲望的過度膨脹,欲望的不知克制,卻十分有害。失道寡助,自我中心將使自己失去他人的幫助與支持,使自己處於困頓之中。因此學習成長,學習自我克制,學習將心比心,不以小孔小眼,不以功利心,物用心,感官心,欲求心看待自己與他人,是使自己得道多助,福德雙歸的重要法門。《論語》是一種教育我們學習克制,學習提升,將小利融入大義,用長期指導短期的書。《論語》也是一種教導我們修德養氣,壯大自身磁場磁力的寶書,正如程伊川所謂“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期待大家都來讀《論語》,經常讀之,時時思之,則增智慧,壯氣度,揚境界,其福佑真不可限量也!

孔子2560423[09]  皮介行 寫於 光文講堂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shi999&aid=287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