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9/28 00:21:44瀏覽1104|回應9|推薦27 | |
陳內閣有二寶,此二寶皆認為自己擅長拼經濟,是馬總統不可或缺的得力大將。其中一寶是為「銘寶」,自比月亮還自稱因為太亮,所以把經建會部屬的星星光亮遮住了,致使他們的努力未被肯定,覺得很可惜,話還沒講完,老淚縱橫、手帕拭來擦去,此情此景,真是中秋節大啖烤肉前的最佳催吐劑。再來一寶,是謂「閔寶」,當官前大話「沈鬱十年」、當官後立刻「黃金十年」,力推產業結構轉型,但是又極力反對調漲基本工資,時機適宜與否、勞動成本增加多少,都是他說了算數,全地球沒有人比他更懂經濟啦。 「閔寶」容不下他人批評,跟他講經濟,只有他認同的才算正確無誤。2010年5月28日,「閔寶」到政大暢談「台灣經濟的困境與出路」(參照:中研院士管中閔四維開講 指引台灣經濟出路),他認為「台灣經濟自2000年起即陷入了『沈鬱十年』,雖然經濟有所增長,但無法帶動人民所得的成長,就業及薪資成長率都偏低。主要原因在於出口產業過度集中,導致整體景氣受少數產業影響,經濟波動加劇。」更妙者在於「閔寶」指出「貿易條件惡化及產業外移,也讓產業陷入困境。管中閔進一步解釋,產業缺乏核心技術,只重視成本端,無法瞭解顧客需求,因此只能代工,無法創造市場需求,也無從發展品牌,造成產銷受制於人,廠商游牧以尋求降低成本。」看到了嗎?昔日批評「只重視成本端」,現在極力捍衛企業主的勞動成本,甚至還以「連一粒米都無法下鍋」來威脅恐嚇基層勞工,「閔寶」的嘴巴,真是有夠犀利。 當金融海嘯發生時,「閔寶」自稱沒有解藥,強調要穩住民間消費,政府只能信心喊話,告訴大眾,政府會做一些事情減少民眾的痛苦(見2009/2/19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馬總統說現在比四年前還要嚴峻,「閔寶」以前不是大官,還建言政府「做一些事情減少民眾的痛苦」,現在當了大官,反而要基層勞工共體時艱、為企業主的利益委屈犧牲。上個月(參照拚經濟 管中閔:3年半見效),「閔寶」認為行政院將從產業、輸出、人力、投資和政府結構面推動中長期振興經濟政策,3年半內一定有效果。他還說「在推動產業多元創新方面,將以亮點產業示範案例推動『三業四化』,達成產業結構優化、推動兩岸特色金融及研擬『中堅企業飛躍發展方案』。」老百姓的學問沒有「閔寶」好,只是基本工資每月調漲267元都無法承受的企業,要如何飛躍發展,又會如何多元創新?產業結構若要優化,為何堅持保護依賴成本競爭、憑藉低廉勞力的特定企業與產業? 「閔寶」的專業說法是這樣辯解:「『調整基本工資推擠勞動成本,無助於改變整體支出變大。雖然不會影響總經理或高階主管,最終依然會因成本考量,擠壓到中階勞工』。管中閔說,台灣做太多擠壓勞動成本的事,這就是10多年來多數勞工工資無法調整的關鍵。管中閔說,他一直相信邊際勞工利益,不是靠推升基本工資保障,而是靠工資分配往上移,這最大前提是一定要整體經濟變好,邊際勞工才能真正得利。」嘿嘿,調漲基本工資267元,會擠壓中階勞工、推動勞動成本耶!在「閔寶」的眼裡,他會要求基層勞動者向上提升、技術飛躍,這樣就不會受限於基本工資。問題是,這道理若通,台灣還有勞工需要依賴最低基本月薪?基層的體力勞動者,所謂的技術提升,頂多就是顧好身體、強壯些、謹慎點,閔寶真的不識「阿比」與「阿達」,不能理解為何有人領取最低基本月薪而無法脫免這樣的桎梏。 「閔寶」自許是位「理想主義行動派」,「如果不做,想法永遠只是想法」。可見,只要是「閔寶」堅持的想法,不讓他做,他就辭職給大家看!話說戰國時期有位名人叫趙括,年幼即能熟讀兵書、能言善辯,取代廉頗為大將,上任之後、易守為攻,在長平主動引兵出擊,結果被秦軍包圍阻斷。圍後40多天,趙括與他四十多萬的大軍,終究還是被秦軍剿滅殆盡。「紙上談兵」就是這位「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的傑出人才留給後代警惕的重大教訓。 面對「銘寶」,還是請他回月球拼經濟吧!在月球上,他想要多光亮,都不會有人跟他搶、同他抱怨。遇到「閔寶」,行政院很危險,台灣更不是古代的長平,如果「閔寶」願意跟著「銘寶」一起到月球拼經濟,這也是功德無量、好事一樁。「銘閔」二寶,快回月球拼經濟吧,台灣人民不識貨,不能受用二寶的偉大與傑出。為了太陽系的經濟與未來,「銘寶」可以上月球寫部落格,告訴全宇宙拍馬屁與筆戰的實務經驗,而「閔寶」只要面對美國國旗、嫦娥、玉兔和吳剛,在月球上沒有必要討論最低工資,產業若要轉型,想怎麼轉就怎麼轉,在月球上,宇宙超級無敵經濟學家一定是「閔寶」。地球很危險,「銘寶」與「閔寶」就別再回來台灣了。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