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朱敬一是不是蛋頭學者?
2010/07/05 21:31:53瀏覽574|回應0|推薦4


引用文章安得廣廈千萬間-除了降關稅,ECFA功能意義是什麼?


一位大院士又身兼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之職,通篇帶過經濟學對國際貿易的看法外,實在看不出大院士到底認為ECFA有何功能?只用「台灣產業重新布局的開始」來說明ECFA的意義,要大家深入每一個產業去細看,這樣的結論,是不是每個會喊「經濟學」的人都可以稱為經濟學家?



中華經濟研究院接受馬政府委託研究,得出ECFA可以增加26萬個工作機會,朱大院士怎麼不說說看在多久的時間裡可以增加這些工作機會?又有哪些行業可以增加工作機會、需要啥樣的人才?想搭ECFA就業風潮的新鮮人又需要準備何種技能才能搭上新增就業機會的順風車?這些非常實際的「功能」怎麼不好好深入研究探討呢?老是在中時和聯合佔用媒體資源,盡做些學究式的無病呻吟,既不能貼切反應民瘼,又不能向馬政府提供決策妙方,這樣的民意投書,水準遠遜於學術報告,內容高調空泛又脫離庶民關心焦點,不是賺稿費、佔據篇幅,要不然就是專程為馬政府說項,刻意充當打手嗎?



朱大院士如果當不了大官就該死心吧,馬總統如果還看不到你的好,是否也要請馬總統細看你的優點與長處?把你全身上下都研究透徹才能了解你的好?要大家細看每個產業的影響,那請問列在早損清單上的產業與受衝擊的勞工,朱大院士有何高見?難道十年950億就可解決問題?一個學費齊一政策缺錢要排富,國中小營養午餐要限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政府缺錢難道朱大院士不知道?馬政府為了攏絡教授學者,要花十幾億來為「頂尖」學者加薪,當國外景氣尚未恢復,這些人才可能在國外也混得很辛苦時,馬政府還要為他們加薪,請問馬政府難道不曉得民間企業苦撐者多、加薪者鮮少的現況嗎?為蛋頭學者加薪,一般庶民眼看90萬家庭收入卡住學費齊一補貼,連國中小營養午餐要免費還得出具中低收入或低收入證明,這樣的馬政府到底在照顧誰的利益?



台商的產業佈局從來就沒有缺少考慮中國這一塊大市場,當富士康效應帶動台商往內地搬遷生產基地、重新配置生產製造供應鏈時,中國獲得基本工資提升、產業結構順勢調整的好處,此時簽訂ECFA豈不是幫助「台灣下單,中國出貨」的台商節省關稅?這樣的政策效應,只會確保台商在中國繼續西進、協助中國經濟發展的角色與功能,對於台灣的產業結構調整哪來好處?頂多為台商西進中國提供了政府擔保與政策支持的價值罷了!



朱大院士不贊同MIT梭羅教授說ECFA沒那麼重要,他認為梭羅教授對國際經濟環境的掌握有些隔閡,對台灣經濟的了解也不夠深入,如果見解正確,那大前研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森和WTO秘書長拉米對台灣經濟就比較深入了解嗎?自由開放、經貿往來零成本,有哪個經濟學家會說不好?馬總統如果把「六三三」拿去問前面這二位大師與祕書長,他們也會異口同聲說好,問題不是好不好,而是能做到多少?究竟ECFA對台灣有哪些好處、可以落實多少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縱然有很多好處,無法落實或是口惠不實的政策宣傳,難道不是創造另一個「六三三」繼續唬攏人民、期待不會實現的美夢?






安得廣廈千萬間-除了降關稅,ECFA功能意義是什麼?



  • 2010-07-05
  • 中國時報
  • 【朱敬一】



     眾所矚目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終於在上周二正式簽訂。在
此之前,媒體花了不少篇幅在討論「ECFA是什麼」,要弄清楚這個協議的內涵。政府各級官員費神說明什麼是FTA、什麼是兩階段協議、降關稅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台灣要避免邊緣化、什麼叫早期收穫等等。這樣的闡述當然是對的,但是一則侷限於「定義」式的描述;二則經常在討論過程中擦槍走火,延伸到其他枝節問
題(例如是否十年內開放九成進口免稅等)而模糊了焦點;三則未能從「功能」面解說其意義,稍缺積極正面的論述。


     在這篇文章中,我不想在文字定義上再對ECFA做什麼解說,也不想再談降關稅的種種影響,而要解釋ECFA的積極面意義。簡單地
說,ECFA的簽署不是兩岸經貿關係的句點,甚至也不能算是逗點,而是一個新布局盤整的開始。


     在廿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國際經貿環境已經比傳統貿易理論中所刻畫的故事要複雜許多。早年的貿易理論,只是將經濟活動大致切割成「生產」
與「消費」兩塊。所謂國際貿易,只是將生產活動依各國之間的比較利益與成本優勢,分配到不同的國家去操作,然後再彼此互通有無。因此,甲、乙二國若分別專
業生產於A、B兩種產品,彼此可以透過商品貿易而彼此獲利。


     但是商品貿易不是經濟分工圖像的全部,甚至有些失真與扭曲。首先,企業家不見得要在成品端進行貿易;他們大可以在製造端整廠輸出,進行直
接外人投資(FDI)。其次,在全球運輸與網路資訊日益發達之際,一個產品的加值鏈可以輕易切割細分,在不同的國家進行局部加工,完全跳脫古典貿易理論的
單純生產/消費的二分雛型。不只如此,除了狹義的製造生產外,知識經濟時代的產品常來自於上游的研發,而產品研發的落點究竟要設在哪個國家,則又是一個廿
一世紀企業要面臨的抉擇。


     此外,消費、生產、加工、研發看起來是幾個互不相干的經濟活動,但其實不然。例如:所有的研發都不純然是實驗室裡的單純活動,而需要市場
的「練兵」、消費者的回饋、實際生產過程中的操作性檢驗等。因此,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國家是純然的上游「研發」者。實證資料顯示,研發來自於市場土壤滋潤
的助力,恐怕不小於實驗室研發經費的助力。


     對台灣而言,不管讀者對 }" onmouseout="function onmouseout(event) {
m1202764110.action("out", "\u4E2D\u570B", event, this);
}" onmouseover="function onmouseover(event) {
m1202764110.action("over", "\u4E2D\u570B", event, this);
}" id="word_中國">中國
大陸有什麼樣的政治想像,不可否認地,
對岸既是大工廠、也是個大市場、更有可能是研發活動不可缺少的資訊回饋來源。如果台灣企業家在全球布局的時候,硬是將大陸這個板塊排除,則不必諱言,其生
產、市場、研發活動的利益比較基礎,就必然不完整,其所能完成的布局,就頂多只能是個次佳布局。


     以前,台灣相當程度忽視中國大陸板塊,故其產業布局的畫布殘缺一角。ECFA的簽署,意味著一個板塊銜接的開始,對原本次佳的布局、斷裂
的板塊、繞路的經貿加值鏈,能有一個重新思考的布局機會。在思考之後,台灣未必需要重新調整,但也有可能做相當的資源挪移。對岸的政治與市場當然有其風
險,這也是每一個企業布局者必須要考量的環節。但無論如何,台灣不該因為對岸存在風險,就跳越到「無所作為」的結論。


     所以,你若問我簽署ECFA的意義是什麼,我會告訴你:它是台灣產業重新布局的開始。這個重新布局可不能大而化之的粗分,而要深入一個個
產業去細看。此外,我們也不能將中國大陸單純地視為工廠或市場,而要考慮生產加值鏈從上游研發到下游銷售的整個加值過程。總之,ECFA的簽署不是句點、
不是逗點,而是產業重新布局的起點。MIT梭羅教授說ECFA沒那麼重要,我礙難同意,反而認為他對國際經濟環境的掌握有些隔閡,對台灣經濟的了解也不夠
深入。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研院院士)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ghunglin&aid=419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