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3/29 11:45:10瀏覽2493|回應7|推薦29 | |
理想總在群眾激情中變質,理性總在群眾衝動中激情。 330凱道大遊行,這是黑衫軍能否一戰成名,是否藉由反服貿而向北京政權表達反抗,消遣九趴總統而向習近平鄙視唾棄的重要關鍵。 林飛帆、陳為廷等人,不需要民進黨黨籍或黨證,可以占領立法院,訴求公民不服從、非暴力抗爭,藉由退回服貿、捍衛民主,包裝反中國、要台獨的徹底主張。躲在理性和平的訴求背後,是一連串的意識型態對抗,也是反對統一、要求獨立,以學生掩護政客本質,全面向馬政府宣戰,只是偷渡「政客不服從執政黨」、「倒馬反政府」,在反中旗幟下舉起台獨的偽正當性。 國會亂象,除了歸咎法律條文的現實,這群太陽花公民並未譴責關說司法欠缺刑罰制裁,對於王金平院長,長期縱容民進黨、捍衛少數黨的議事杯葛,視若無睹、毫無指責。 世代間不平等,所得與貧富兩極化,顯然不是服貿協議,或是依賴中國、疏遠中國所能處理的主題。所得分配牽繫於稅賦制度、社會福利與救助制度的改革,全世界無人將「trade deal」視為拉近貧富差距的政策。內政問題外部化,國會亂象歸咎一黨,這些偏執意見,未見太陽花公民向台灣人民說清楚、講明白。 當公權力依法執行,只有過當與否的討論,沒有國家暴力的汙名。324強制驅離的凌晨,流血民眾不全是學生,流血的原因不明,太陽花公民沒有講清楚為何這些人會被打到流血,在流血受傷的背後真相,警民是否曾有肢體衝突、強力對抗,這需要證據與調查。調查結果還沒公論,急著拉高層次指控國家暴力,全世界的輿論未支持,這是太陽花公民的再次偏執。 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大陸,人民要聽的聲音不僅限於林飛帆或陳為廷,也不可能以黃國昌或賴中強的意見為主張。「公民憲政會議」到底是什麼?是不是包裝蔡英文向來主張的國是會議,意圖製造民進黨等在野黨的政治舞台?我們要質疑! 太陽花公民,當然有人不分藍綠,可是運動主軸與領導分子,卻未必是藍綠不分。台灣人民絕大多數一定支持不統、不獨、不武,可未必一定支持台灣獨立,或是藉由反服貿而向中國宣戰。依賴中國大陸是否為必要之惡,容有公論,故意排斥中國大陸、不發展經濟,世代間的不平等、貧富間的差距,政府有何籌碼與能力施政改革?貿易協議不能解決所得分配不平等,就業機會的根源在於國內投資增加,把投資不足轉移為反服貿、反中國的高層次訴求,捍衛民主的背後真相,卻是力搞理盲民粹,模糊議題而大鍋炒。 把浮動民調結果當成抗議正當性的絕對來源,嚴重忽視民調機構效應,不理統計推論的侷限。如果九趴民調是馬總統失去統治正當性的「必要理由」,這是不是訴求政府買民調,向媒體輸送利益即可取得「統治正當性」?太陽花公民可以集資向紐時買下廣告,有錢有權有勢者,買下民調來換取統治正當性,有何艱難? 退回服貿的潛台詞,就是反中、仇中與恐中;九趴總統失去統治正當性、要向馬政府宣戰,真正意圖在於反馬與倒馬。林飛帆、陳為廷找不到倒馬正當性,因為馬英九不是貪汙陳水扁,要一直訴求九趴低民意支持,就是強化民眾仇恨馬、反對馬的正當性。當反中、仇中與恐中,實質上就是反馬、仇馬與倒馬。330大遊行,形式上反服貿,實質上卻是倒馬大動員。人數與力道,事後可以證明318學運的歷史定位,還有政治利用價值。 330不是統一與獨立的戰場,只是台獨勢力進行群眾運動的重要測試;330不是林飛帆、陳為廷成為民主英雄的戰場,而是民進黨對抗國民黨,蔡英文與蘇貞昌對抗馬英九,綠鬥藍的政爭戰場。 太陽花公民未必都是林飛帆們、陳為廷們,這場公民運動的本質與真相,他們故意看不見,我們卻要看清楚。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