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逢中必反 民進黨也害怕「邊緣化」
2014/03/13 08:44:33瀏覽782|回應0|推薦6

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真要感謝以前黨外人士的努力與奮鬥。以前警察上街棍打人民,媒體把爭取民主的示威民眾塑造成暴民形象,這在民國七十年代很常見。民主要進步,真的是從暴力、流血等衝突中逐步獲得和學習。以前的朱高正立委,每次上新聞就是國會打架、火爆衝突為著名。

國會若有暴力衝突,警察衝入立法院維持秩序,都是當年的民主亂象與怪象。那些年,國民黨屢屢被黨外與民進黨「邊緣化」,主角永遠是這些站在民主前哨,以個人力量抗拒國家機器、抵抗政黨霸權的「異議人士」。民進黨永遠不寂寞,永遠都是主角。

等到台灣民主逐漸落地生根,尤其連戰訪問大陸,化解國共兩黨許久心結,建立統一中國和一中共識以後,國民黨在政經利益的糾纏與互賴下,國共兩黨的親密合好,奪走了民進黨的政治舞台,轉移了政治鎂光燈。國民黨與共產黨,對於民進黨都有一種既防備又友好的矛盾情結。共產黨極其抗拒民進黨的台獨血緣與政治意識,這就像過去高貴的外省國民黨歧視本土的民進黨一樣,在政治位階上有著一種不言可喻的高低貴賤。權力位階相來不平等,也因為此種與生俱來的不平等,促使民進黨在台灣民主化的進程中,始終占有關鍵影響又不可取代的地位。

然而兩岸交流日漸密切後,在台灣見到共產黨人士到處趴趴走,已經不是奇怪的事情。只要台灣人民願意,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匪諜」,為祖國效力、貢獻於統一大業。共產黨愈是親密國民黨,民進黨插不進去的焦慮感就會日漸嚴重。由於此種焦慮來自民共兩黨的疏離與陌生,被邊緣化的困境,勢必會讓民進黨有所反彈和抵抗。逢中必反,其來有自。

共產黨如果願意多給民進黨關愛的眼神,甚至是經濟互惠的愛憐,在政治上不再欲拒還迎、多所顧忌,民進黨投入共產黨的擁抱,只是早晚要「出櫃」的不得不然。當民進黨尚未成立前,如有黨外人士與國民黨往來密切,勢必要被當成「奸細」來看待,等到民進黨茁壯獨立,與國民黨互往互來,只是政黨外交的正常表現。民進黨對於共產黨,也將會如此演變。

笑看民進黨逢中必反的政治戲碼,何嘗不是遙向北京呼喚愛的抱抱。那種吃醋嫉妒的政治怨婦心情,不是仇恨,也非怨懟難解。民共如果交流正常化,不再綁手綁腳、互相設限阻擾,逢中必反肯定會成為歷史名詞。想想民進黨內為了台獨黨綱,尚且不會因為意見不合或是固執己見,就來場流血衝突、拳打腳踢,何以戰場移到立法院,非要跟國民黨打到見血吶喊,特別是為了共產黨在打架?

當中國大陸當局不解民進黨的抗拒行動,甚至大費周章的議事干擾、延宕審查進度,不顧形象而出手踢腿時,吃味的二房只是要把大房獨享的寵愛,多分一點關注、多有一些角色。如果兩岸政治舞台,只容得下國民黨與共產黨,這教民進黨焉能不逢中必反。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ghunglin&aid=1169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