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七合一大選怎麼選?激化藍綠對立就是王道!
2014/02/01 14:28:48瀏覽894|回應0|推薦13

在台灣,政治上習以藍與綠代表兩股最大勢力。藍者,意謂力挺國民黨或親近國民黨,包含主張兩岸統一或不獨立的政治理念者;綠者,即為支持民進黨或親近民進黨,包含主張兩岸不統一或台灣獨立的政治理念者。至於主張不統一也不獨立的政治理念,在藍綠光譜上,可視為中間游離族群,不能逕自歸納為藍或綠。

現下還有一種政治顏色值得關注,那就是「紅色」言論與相關主張。此類政治信仰,以中國為祖國,信仰中華民族的國族理念,不僅主張兩岸統一,更加支持中國成為世界強權。在此信仰下,蒙古人、西藏人、臺灣人都是中國人,是否為中國人的認定,完全以中國主張擁有的領土為界定標準。此處所指「中國」,當然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否認中華民國在台灣繼續存在。

以台灣四大報紙為例,中國時報、聯合報,其政治立場顯然居於藍帶紅,中時與聯合相比,又更加偏向紅色;蘋果時報之政治立場,顯然漸少紅色言論,其他如藍、綠或中間游離者皆有,與自由時報相比下,比較具有非綠色彩。至於自由時報,以本土自居、捍衛台灣利益,其政治立場可吸引綠者以外,對於中間游離且主張不統一者亦有吸睛效用。四大報之經營,由其政商人脈網絡、讀者區隔與市場定位,各可維持相當營收與獲利。

無論藍或綠,只要過於偏紅,閱聽者的行為應對將反映在網站流量與特定文章瀏覽人次上。部分過「紅」特定文章的瀏覽人次多但是整體網站流量趨於減少,這顯示媒體言論立場已遭受閱聽者質疑與消極抵制;若部分過「紅」之特定文章瀏覽人次趨於減少,而且整體網站流量也趨向減少,顯然充足反映信任度降低,媒體被積極抵制的慘況。

今年適逢年底七合一大選,為了選票與政權,年頭到年底,激化藍綠對立的力量一定會顯見。為了激化政治上的藍綠對立,至少有如次所述的力量可供運作:

其一,媒體故意經營或置入性廣告行銷:媒體老闆或高層人士,憑藉自身利益穩固之所需,故意力挺某些政治人物或某一政黨,運作方式為見報量與觸及率,報導愈多可以增加曝光度,利用新聞數量「催眠」閱聽者認定某些有力事實,在意識上、潛意識上,鋪陳某些政治人物、某政黨的優勢與好感。置入性廣告行銷更是意在於此,形式上以新聞或專題報導出現,實質上卻是行銷廣告,企圖建立好感與特定形象。

其二,網路服務平台:利用網路廣告、部落格文章,甚至有組織的網軍團隊,散布不實言論藉以攻擊對手,或是置入行銷特定候選人,舉辦活動或發文鼓勵鄉民、網友支持特定政黨或人士。

其三,廣播或特定傳播載具:地下電台經過掃蕩後,數量業已減少,部分傳播功能可藉由街談巷議、廟會散談、機動宣傳車替代。廣播節目的置入性談話與特設議題,亦可發揮廣告行銷功用。

中共如果要操弄藍綠對立,並非以力挺偏紅言論與意識為作戰策略,而是要以激化藍綠對立為主要目的。當群眾被激化後,基本盤可以穩固,國民黨可以維持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的選戰優勢,民進黨則可以鞏固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等執政優勢。愈是激化藍綠對立,中間游離選民愈會果決選擇挺藍或挺綠之最終歸隊。換言之,只要藍不帶紅,不像新黨給予選民之刻板印象與既成認定,藍的政治市場才不會因為恐共、反共、仇共而驅走中間選民的支持。至於綠營運作「中共同路人」的恐共、反共、仇共效應,只有在農民人口多、都市化不平均的地區可以有效發揮。

國民黨中央執政未獲人民普遍認同與滿意,期待十個月期間搞好經濟、提升民意支持度,恐怕難度太高!消費陳水扁、大打反貪腐牌的邊際效用已經減弱很多,如要勝選、鞏固2016年的獲勝優勢,力拱新的「吸票機」,推出新的政治明星即未來的接班團隊,勢將成為人民能否有新期待、新希望的關鍵點。「反馬」太強烈,就以「批馬」取而代之;「批馬」有力道、有共鳴,則人民對國民黨就還會存有期待與希望,不會絕望到頂而放棄投票。

對於民進黨而言,見縫插針、離間分化,自然是應對的策略。國民黨能否從馬英九以外,找尋新的選票吸引機、新的政治明星,這是選戰操盤者要解決的難題,也是民進黨選戰掌舵者的作戰目標。搞選舉不是發表政論文章,可以持理而不分藍綠紅。七合一大選怎麼選?激化藍綠對立就是王道!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ghunglin&aid=1089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