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09 09:17:44瀏覽2452|回應13|推薦18 | |
這幾天,社會各界忽然開始關心臺灣人材庫的枯竭問題。可是,很不幸的是,媒體名嘴、政府官吏提出來的觀點,往往是只看到表象,而無法觸及問題的核心。如果我們社會大眾、媒體名嘴、政府官吏,看事情都是表象,東風吹就往西邊倒,西風吹就往東邊倒,颱風來就亂七八糟倒,那我們可能過幾天可能又會引發社會低所得大眾的不滿,又開始搞文革。然後再過幾天,發現更沒人材了,又開始要求彈性調整薪資。就在這邊東倒西歪,虛耗國力。 因此,愚弟希望藉此文,拋磚引玉,與大家一起追溯臺灣人材庫問題的核心。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臺灣人民、社會自我矛盾的期待。看倌們不妨從下列問題去思考:
各位看倌思考到這個層次後,應該會瞭解,問題的一個關鍵點,是在台灣的整體國民平均所得過低。因此我們在國外看起來不是很誇張的高薪資,在台灣卻很是會讓一般民眾眼紅的高薪資。 譬如,在歐洲許多大學,一個有名的教授,他的薪資可能不會比post-doc(博士後研究)、年輕教授差那麼多。甚至也不會比一個油漆工、中學資深教師、資深警察差那麼多。因為他們的資深教師、資深技工、資深警察,一年的收入,往往也是四伍佰萬台幣。而這些高薪資的管理、研究人材,如果年薪是一千萬台幣,在台灣是一般人年薪的十幾倍,看起來當然是天價了。但是在歐美先進國家,也只是一般資深員工的兩、三倍左右。
上面敘述的兩個核心問題,不但影響了政府的經濟決策,更不斷拖延臺灣進入開放、進步國家之林。在進出口業,我們的工業界大老、政府大員,整體經濟政策,重點就是維持低價的競爭力。因此,臺灣可以花一大筆錢,去建液晶面板廠、記憶體晶片廠、PC廠、伺服機廠。到最後,在不斷砍價後,最多只有二到三趴的低利潤。等而下之的記憶體晶片廠、面板廠,更是低價到賣一片,賠一片。反而對一些培訓、教育、基礎,等看不到近期利益回報的投資,卻又青菜一把多少、青蔥一把多少的斤斤計較。 在國內產業低價競爭的社會氛圍下,臺灣許多「非正統」的人材,是最可憐的。我每次去餐廳時,我太太都報抱怨這家餐廳太貴了,一盤蘿蔔乾炒蛋,竟然要一百多元。然後他算給我聽,兩顆蛋要多少錢,一根蔥要多少錢,一把蘿蔔乾要多小前,然後告訴我這盤蘿蔔乾炒蛋成本不到十元。我的天呀!這就是台灣的落後農村心態。我們看不到服務的價值。我們對人們在心智、服務上的努力,挑三撿四,不肯付費。 反觀過來,在歐美日先進國家,一個廚師可以講出一堆道理,然後一道主菜、前菜、甜點要收你上萬元。可是他們一般社會大眾,視為理所當然,而且對這樣的廚師極為推崇,給他很高的物質、精神上報酬。 可是在台灣,這是可能的嗎?臺灣人只要夜市一碗十元的滷肉飯。對那些推昇服務品質、提高售價的廚師,我們大致都把他們視為肥貓,裝神弄鬼。我們不相信精神的價值,我們覺得服務、藝術、品質這些軟實力,都該是免費。於是大多數的高品質餐廳、商店,最後往往也淪為削價競爭的低品質商店,甚至最後廚師失業。 愚弟們也曾經家中裝潢,請來臺灣本地的土木工師傅,幫忙作家中的裝潢。愚弟必需要說,這些師傅的技術,非常棒,可以做出堅固耐用又美麗的裝潢。他們如果在歐美國家,薪資可能以每小時算,可以超過一個大學教授。可是在台灣,大家對他們的手藝缺乏欣賞、報償的心態,只想要挑三撿四,以便拼命砍價。他們也自認命苦,大概有自卑情結下,不敢開高價。於是,這些高技術水平的師傅,今年開的每日工錢,和十年前沒什麼差別,還是不敢漲價。然後在生活壓力下,這些高水準的技師,只好犧牲工作態度、品質,設法低價多接案子,然後逐步勒索抬高價格,犧牲職業道德。 看倌們,這就是台灣的文化落後的地方。大家只在乎低價,不在乎品質。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於是人們對別人的心力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不願付出報酬。大家在乎的只是青菜一把多少錢,青蔥一把多少錢。大家對提升服務品質的價格,嗤之以鼻。 以前大家很民粹,把那些領高薪的人材、官吏,都看成肥貓、蠹蟲。把這些領高薪的,都一律打成貪婪的官吏。那個時候社會上民粹之風極盛,許多政客也以此為題發揮,肆無忌憚的羞辱這些高薪的政府雇員。當時社會氣氛若此,加上貧富差距擴大,房地產價錢飆漲,誰也不敢對此民粹風氣置一詞。 然後,從上次新加坡副總體評論臺灣人材政策,批評臺灣為失敗國家,忽然風勢一轉,大家又開始擔憂肥貓不來了。以前擔憂的貧富差距問題,政府雇員薪資過高問題,忽然不見了,變成政治不正確了。然後,大家一股腦兒的討論,該怎樣鬆綁政府薪資架構,怎樣給優秀人材方便,讓他們可以高高興興來臺灣當肥貓。這其中還包含許多政府官吏(管中閩、朱敬一)、加上許多名嘴,都忽然改口。而這次臺灣名嘴、官員提出的彈性調整高端人材薪資方案,其實也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於是臺灣的各種政策,就像牆頭草一樣,忽然吹東風,忽然吹西風, 最後,愚弟要強調的是,臺灣到處都是人材,不只是在高科技研發、管理方面,土木裝潢師傅、汽車修理師傅、到夜市的廚師,都是可貴的人材。臺灣的問題是,我們願意給所有這些人材,一個適當的尊重,物質的回報嗎?如果只把薪資問題,集中在高科技研發、管理人材方面,那真是見樹不見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看倌們,臺灣整體社會文化,是不是已經準備接受進步國家、高工業畫國家、已開發國家的,高薪資、高所得、高物價的環境?也就是我們在要求每年四萬元美金國民所得時,我們是否願意像瑞士、德國、瑞典這樣的先進國家,中午吃飯要三百台幣,吃個漢堡也要三百台幣,汽車一次加油也要三千台幣,然後一家三口的電費每月一萬元。我們願不願意給我們周邊的高水準的認真師傅,適當的報酬呢?我們願不願意尊重、實質報答周圍那些默默付出心力、提昇精神價值的人呢? 如果我們願意,以臺灣人的聰明勤奮,就可以鼓勵各種人材、創意,然後讓臺灣慢慢進入高物價、高所得的先進國家之林。這樣,我們雖然午餐費、服務費、油電費都要增加不少,但我們也就買得起高昂的國際機票、進口汽車、進口鐘錶。 各位看倌,這是國家發展的正道、王道。但是,台灣準備好了嗎?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