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06 10:04:59瀏覽2493|回應3|推薦9 | |
前天英國又公布了世界大學排名,結果台灣大學連三年下滑,排名快要跌出百大了。於是台大的管事教授出來,說台大的預算不夠,不能與北大、北京清華、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韓國首爾大學、東京大學等校競爭。 另一方面,當然社會反擊聲浪也十分巨大,說台大最近只會搞政治,拿了錢已經這麼多,還要抱怨。 但我們如果客觀的看看英國這套大學世界排名的比分公式,其實確實有很大比例的分數,是由教授平均分到的研究預算,以及學生分得的平均教育預算來決定。這由下列拙作中,已經有了概略分析: 因此考慮了這樣的公式設計,台大很可能在預算上,就已經落後了東京大學、北大、北京清華、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首爾國立大學數十名了,要怎樣競爭百大排名? 另外這一公式裡還有一不利台灣:國際同儕的評價。
台灣以前能夠在世界大學排名上競爭,其實靠的也不是錢,而是下列兩點:
反思: 上面講了許多,都還滿負面的。還真是「錢不是萬能,沒錢萬萬不能。」台灣確實也面臨這一抉擇,是不是政府砸錢去拼台大維持世界百大?還是不要。要的話,顯然會製造大學預算兩極化,弱者愈弱,強者愈強。還是開放大學教師開公司,這樣也是會賺錢的教授愈有錢,不會的就產生相對剝奪感。 小弟也覺我們不一定要去拼這百大。這主要原因是,這些百大的計算公式,都是後設績效指標,台灣卻瘋得很。於是很多學校都去做這些績效指標,倒因為果,結果往往反受其害。最具體就是,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排名都很前面,但對他的工業、經濟有很大的幫助嗎?你可以砸錢去衝這些後設指標,但你能砸錢培養出Stanford、Berkeley旁邊的矽谷嗎?可砸錢培養出北京中關村嗎?那某些學校這樣衝指標,對他國內的經濟幫助甚少,有什麼意義呢?都是培養學生,為人作嫁嗎? 以上言語無緒,為諸君茶餘飯後一笑。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