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迴不相侔」、「潭言高見」什麼意思?正解(修訂2011/04/22)
2011/04/21 23:36:33瀏覽2977|回應0|推薦2

最近胡自強市長,因為公文八股「迴不相侔」、「潭言高見」,而且還牽涉錯別字,大發雷霆。
其中「迴不相侔」什麼意思,大家都解釋清楚了。
原來應該是「迥不相侔」或「迥然不侔」。

但是「潭言高見」一詞,有些教授出來,一位是彰化師大的說「潭言」一詞,沒有典故。
一位是逢甲大學,說應該是「譚言」,也就是「談言」。

但在下以為,「潭言」應該是「覃言」。
「覃」是深奧的意思,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可能也是古代常用的形容詞。
譬如「覃思」、「覃恩」,分別是「深思」(哲學上的思想)與「深恩」。這邊在網路上抓一些古書上的例子:

《三輔黃圖》:「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訂,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北齊書》卷四十四˙儒林傳˙馮偉傳:「後還鄉里,閉門不出將三十年,不問生產,不交賓客,專精覃思,無所不通。」

唐 孔穎達《尚書序》:「承詔遂研精覃思,博考經籍,采遮群言,以立訓傳。」

因此,嚴格來說,「覃言」並不是什麼典故,只不過「覃」是一個近代比較少用的形容詞而已。

而「覃言高見,至表欽佩」,祇是奉承對方言詞深奧,見解非常高明而已。

這件事情,其實反應了兩個更深刻的問題。

1. 許多人喜歡寫古文,但其實不求甚解,當文抄公,拷來拷去。
   我們可以想像,曾經有個老公務員,受了古文教育,寫了「覃言高見」、「迥不相侔」。
   結果他的公文後來被抄來抄去,祇是換些人名、地名、事名。
   結果幾次錯別字、以訛傳訛,後來變成了「潭言高見」、「迴不相侔」。
2. 現在的中文輸入法,有的是只講字型,有的只講拼音。
   輸入後,如果不仔細檢查,結果同音字、類型字亂成一片。
   也許「迥不相侔」,就在倉頡輸入法中變成了「迴不相侔」。
   「覃言高見」在注音輸入法,就變成了「潭言高見」。
   而且還鬧了好大新聞。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efay&aid=512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