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25 03:20:24瀏覽5269|回應10|推薦110 | |
旅英期間, 天氣時晴時雨難以捉摸, 典型的英國氣候。 難得有個好天氣, 與先生討論之後, 決定搭火車旅遊位於雅芳河畔的史崔特福德 Stratford-upon-Avon 的莎士比亞出生地 Shakespeare’s Birthplace, 希望這一次能輕鬆自在的重遊舊地。 搭上前往 Stratford-upon-Avon 的火車, 沿途景色優美, 鄉村風光盡收眼底, 天高雲白鳥雁空中翱翔, 一望無際的綠野平疇上, 牛羊馬兒或臥或站悠閒的吃草, 隨處可見不知名的紫花一蓬蓬的盛開, 車站旁鐵軌邊小巧純樸的房舍前, 也有一小片屬於自己的綠地, 還有沿途上下車的乘客們, 每個人的目的地都不相同, 想必心情也有所不同。 今天我只想靜靜的欣賞沿途的英國鄉村景致。 Stratford-upon-Avon 車站到了, 小小的車站, 有著一間窄窄的售票口, 旁邊置物架上擺滿了各種觀光旅遊的小冊子, 這樣的規模與莎翁出生地的國際知名度很不相襯, 每年有超過兩百萬人來這裡朝聖。 拿著在 Stratford Railway Station 取得的觀光小冊子, 走過 Green Hill Street 經過 Rother Market, 廣場上的鐘塔 Clock Tower 是美國費城著名的慈善家也是出版商 George W. Childs (1829-1894) 所捐贈的, 鐘塔上有象徵美國的老鷹雕像, 也有象徵大英帝國的獅子雕像。 這時候廣場裡已搭了不少的帳篷, 販賣各種商品農牧產品。 人的記憶是很奇怪而猜不透的, 只依稀記得, 當年參加倫敦的旅遊團來此, 在參觀行程結束後, 搭乘遊覽車離去前, 車子行駛在石橋 Clopton Bridge (建於1490年) 上時, 看到雅芳河 River Avon 畔垂柳青青隨風搖曳, 河中白鵝悠閒的游划在平靜無波的河面上, 河畔的餐廳裡坐滿了吃喝聊天的人們, 水車轂轆轂轆的轉著~ 如今這些都還在嗎? 橫跨雅芳河的石橋 Clopton Bridge 依舊在, 新引出來的一條人工水道裡停了數艘船屋, 舊日的景觀印象早已不復見, 只覺得比以前整修的更好更便利了。 雅芳河邊的 Bancroft Gardens 園丁正忙著鋤草, 水岸邊有著數艘船屋停泊。 我們走在石橋上的人行道時, 突聞前方叮鈴叮鈴的響聲, 原來是騎腳踏車的年輕女子按的車鈴聲, 連忙側過身子讓她騎過去, 沒想到, 她違規騎車在人行道上, 馬上招來了幾位老先生的不滿, 一邊揮舞著拐杖一邊咒罵著: “You bloody fool~” “ You stupid cow~~” 。 年輕女子頭也不回, 飛快的騎走了! 我們最後聽到的是: “她這麼騎車, 撞到觀光客, 怎麼辦?” “她應該知道不該這麼做的!” 。 看來老先生們很在乎觀光客對當地人的觀感, 畢竟這裡是世界大文豪莎翁的出生地, 當地人深感自豪與驕傲的吧! 這些停泊的船屋大多是做觀光客的生意, 有賣冰淇淋和飲料的, 也有的是展示畫作的小藝廊, 大一點的是可提供餐飲的船屋餐廳。 遠處是 Bancroft Gardens 中的莎士比亞的雕像。 River Avon 雅芳河在英語或威爾斯語裡, Avon 即是 River 河流之意。 史崔特福德的雅芳河畔, 串串茂密垂柳伴著遊人迎風遮蔭, 水中天鵝逐人覓食, 觀光小船悠遊河上, 上船處附近可看到 Royal Shakespeare Theatre, 兩岸美景綠意無限, 遠處的 Holy Trinity Church 塔尖清晰可見, 莎翁1564年4月26日即在那裡受洗, 他與家人也長眠於此。 往莎士比亞的故居走去, 道路兩旁的建築新舊雜陳, 各種商店餐廳旅館林立, 車水馬龍遊人如織, 來自世界各國的觀光客為這裡帶來不少商機, 也為當地人的生活品質帶來不少的衝擊。 走到莎士比亞故居所在的 Henley Street, 一棟棟英國都德式建築 (Tudorian Style), 道路寬闊遊客漫步其中, 好似走在時光隧道裡。 這棟是莎翁故居旁的紀念品店, 外觀古老但是裡面已全部重新整修過了, 紀念品種類樣式比以往多了許多。 這裡就是莎士比亞的故居。 他在其中一個房間裡出生, 在這棟房子裡成長玩耍學習, 甚至結婚後的頭五年是住在這裡的。 參觀故居要先從莎士比亞中心 The Shakespeare Centre & Shakespeare’s Birthplace 買票進去。 由於遊客參觀是嚴禁照相的, 只有憑記憶略述一二: 參觀故居之前會有一系列莎翁生平的介紹, 透過聲光場景變換, 流暢而生動的介紹, 效果十分良好, 比以前古板單調的展示要好看多了, 大人小孩都會喜歡這樣的莎翁生平介紹。 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莎士比亞出生於 1564年4月23日, 歿於1616年5月3日。 他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 也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二首長敘詩及其他詩歌。 他的戲劇被翻譯成許多國語言, 並且搬上舞台表演的次數也是勝過所有的戲劇家。* 莎士比亞出生在雅芳河畔的史崔特福德, 父親約翰·莎士比亞是殷實的手套商人兼市參議員, 母親瑪麗·阿登則是有錢地主的女兒。 莎士比亞進入離家不遠的公立學校 King Edward VI’s Grammar School 讀書, 熟讀拉丁文並喜愛詩歌。 18歲的那年娶了當時已懷有身孕的26歲 Anne Hathaway, 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小孩, 大女兒Susanna 還有雙胞胎 Hamnet 及 Judith, 遺憾的是 Hamnet 在11歲時不幸早夭。* 1585~1592年間, 莎士比亞轉而到倫敦發展, 不僅是成功的演員及劇作家, 也是國家劇團的合夥人之一。 在1590~1613的這段期間, 正是莎翁文學戲劇創作的高峰期,他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喜劇與歷史劇, 到了16世紀末期, 他的寫作深度與藝術創作到達了巔峰, 陸續創作了「哈姆雷特」、「李爾王」、「馬克白」等悲劇, 與後來的「奧塞羅」統稱為莎翁的四大悲劇, 這些作品被推崇為英語戲劇的最高成就。 晚年他則喜歡與其他劇作家合作, 創作悲喜劇。 莎士比亞的著作對後人的戲劇和文學, 有著長久而深遠的影響。 他在戲劇與文學的浩瀚領域裡, 不但擴展了戲劇人物的刻畫描寫、劇情細節的敘述、文字語言的表達運用等等, 更是突破舊有的框架, 他的影響力是無遠弗屆的。 1613年莎翁退休返回史崔特福德, 在1616年因病逝世。* 莎翁生平介紹結束後, 從這道門出來就走進了莎翁故居的花園。 花園的大部份建於19世紀中期, 園中所種植的花草都是莎翁作品裡所描寫過的。 小徑的前方即是莎翁故居的入口處, 一棟都德式建築, 一半以上是用木樑所建構的, 曾在1847年重建整修過, 內部裝潢大致按照原來的模樣來佈置。 莎翁故居裡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他出生的房間 “Birth Room”。 一般認為莎翁是在這間房裡出生的, 房內的織品與牆布都是16世紀的原物, 房內有一張大床, 床下有一個簡單的推拉床 “Truckle Bed”, 夜晚時這張床可拉出來, 僕人可陪著嬰兒睡覺。 大床上平放著一件當年樣式的幼兒服, 據說幼兒在五歲前不分男女皆穿著女孩裙袍。 16世紀嬰兒的夭折率很高, 當地只有約1/3的兒童能順利長大成人, 莎士比亞的兩個姐姐不幸早夭。 莎士比亞出生時, 正逢腺鼠疫肆虐, 幾乎毀掉該城市的15%人口數。 一樓的另一側則是莎士比亞父親的手套工廠, 專門手工製作並出售皮製手套, 當時手套是很流行的服裝配飾。 現場有位穿著傳統服飾打扮的女性工作人員, 特別針對小朋友們講解材料與製作過程, 頗富教育意義。 最後由小小的廚房走出莎翁的故居。 1601年莎士比亞自父親手中繼承了這棟房子, 並將其住家改為小旅店對外營業。 莎翁逝世後由其長女蘇珊娜繼承該項遺產。 這棟是紀念品店, 裡面擠滿了挑選紀念品的觀光客。 一走進花園就先聽到慷慨激昂的聲音, 接著看到兩女一男正在表演某一齣莎翁的名劇, 臉上表情與肢體動作十分豐富, 引起在場的遊客注意觀看並予以拍掌鼓勵。 1847年因社會大眾的關心而成立了莎士比亞出生地信託基金會 The 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 及至1891年英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 基於國家的利益, 將五棟與莎士比亞有關的都德式房子全部納入該信託基金會之下, 希望透過展覽、文化學術交流、戲劇研討等等活動, 讓喜愛莎翁作品的人們能互相分享並激盪出戲劇文學的火花。 莎翁故居的花園種植的各色花卉曾在其作品中提及。 豔麗的花卉, 高高低低的十分搶眼。 圓圓小小的紫薊花細看也美。 最惹人喜愛的是芳香美麗的玫瑰花, 玫瑰花朵朵怒放, 花香隨風飄散。 莎翁在中年戲劇創作巔峰時寫了 “羅密歐與茱麗葉” 這齣膾炙人口的悲劇, 其中動人的對白: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莎翁的十四行詩的其中一段: The rose looks fair, but fairer we it deem, For that sweet odour which doth in it live. (Sonnet 54) 年輕的莎士比亞對 Anne Hathaway 的愛戀, 也令人十分好奇! 聽導覽人員說: 年輕的莎士比亞每天走過草原小徑去看 Anne Hathaway~ (待續: Anne Hathaway’s Cottage) *參考自維基百科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