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鐵達尼號
2018/03/11 20:11:31瀏覽1009|回應0|推薦5

 

網路上有人提到【鐵達尼號】,說這是他最愛的電影,看了不下百回,每次看都哭,每次看都希望船不要沉……。

電影【鐵達尼號】中愛情故事的套路並不吸引我,倒是在【鐵達尼號】真實發生的事件令我十分感動。

整理幾個人物的故事分享。

以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鐵達尼號】相關文獻及史料。

查爾斯萊特勒
鐵達尼號的二副,最後一位從冰冷的海水中被拖上救生艇、也是職位最高的生還者。他回憶1912年4月14日船難當下,當船長下令婦女及孩童優先上救生艇時,根本沒有幾個人回應,因為多數人都不願丟下自己的親人獨自逃生,以致第一艘可以乘坐65人的救生艇只坐了28人。

之後關於【鐵達尼號】當時的景況多來自他的敘述。

亞斯特四世
當時的世界首富,他將懷有五個月身孕的妻子瑪德琳送上救生艇,便回到甲板,帶著他的狗,點燃一支雪茄,平靜地望著遠去的救生艇,最後對著他的妻子高喊「我愛你」。

幾天後他的屍體被打撈,頭顱被煙囪擊碎。他的資產可以造十幾艘【鐵達尼號】,但他卻放棄所有逃命的正當理由。曾有一位軍官考量他的社經地位「命令」他上救生艇,卻被他嚴詞拒絕-「我喜歡最初的說法(保護弱者)!」。然後,他把唯一的位置讓給三等艙的一個愛爾蘭婦女。

四個月後,他的妻子瑪德琳生下了遺腹子,約翰雅各亞斯特。

伊西斯特勞斯
當時世界第二巨富,美國梅西百貨公司創始人。他力勸太太羅莎莉上救生艇,羅莎莉幾乎上了救生艇,但腳剛踩到邊,又改變主意,回來和斯特勞斯在一起。

羅莎莉說:「 這麼多年,我們都生活在一起,你去的地方,我也去!」

羅莎莉把自己救生艙的座位讓給隨行的年輕女傭艾倫伯德,一併把毛皮大衣也給了他,因為「再也用不著了!」

有人對67歲的斯特勞斯提出,「沒有人會反對像您這樣的老先生上救生艇」。斯特勞斯堅定地回答:「我不會在別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然後挽著太太羅莎莉的手,走到甲板上的藤椅坐下,靜靜地等待最後的時刻。

百來年後的今天,梅西百貨仍是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紐約市布朗區矗立著為斯特勞斯夫婦修建的紀念碑,上面刻著「再多的海水都不能淹沒的愛。」

班傑明古根漢
著名銀行大亨,沉船前穿上最華麗晚禮服說:「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

他給太太留下的紙條寫著: 「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我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他的女兒佩吉古根漢是古根漢美術館的創始人。

瓦特列
法國商人。他將兩個孩子米歇爾和埃蒙德送上了救生艇,委託幾名婦女代為照顧,自己卻拒絕上船。兒子得救後,世界各地的報紙紛紛報導這兩個孩子的照片,直到他們的母親從照片上認出了他們,孩子卻永遠失去了父親。

無名母親
瑞士洛桑的倖存者聚會上,史密斯夫人深情懷念一名婦女:「當時我的兩個孩子被抱上了救生艇,由於超載我坐不上去了,一位已經坐上救生艇的女士起身離座,把我一把推上了救生艇對我喊了一聲:『上去吧,孩子不能沒有母親!』」

這位偉大的女性沒有留下名字,後來為她豎了一個無名母親紀念碑。

約翰菲利普
船員,堅守自己的崗位到最後一刻。鐵達尼號上的50多名高級職員,除指揮救生的二副查爾斯萊特勒倖存,其他全部戰死在自己的崗位上。

凌晨二點一號電報員約翰菲利普,接到船長棄船命令,各自逃生,但他仍坐在發報機房,保持著不停拍發「sos」,直至最後一刻。

托馬斯‧安德魯斯
鐵達尼號設計師最後一次被人看到,是獨自在一等艙吸煙室裡。不久後,他與自己一生的傑作一同葬身海底,屍體至今未被尋回。

船難發生時,他悲痛地向船員道歉:「孩子,我沒有給你造一條不會沉沒的船。」

1912年4月19日,安德魯斯的父親收到一封電報。他眼含熱淚,驕傲地把電報讀給全家人聽:「鐵達尼號上所有船員一致讚揚安德魯斯只顧他人安全,至死方休的英雄行為。」倖存者瑪麗斯洛安是船上的服務員,她回憶說是安德魯斯說服她登上救生艇,而他自己則英雄般迎接命運的到來,再也找不到替代他的人了。

約翰哈伯
英國牧師。帶著他6歲獨生女妮娜和傳福音的使命,預備前往芝加哥慕迪教會。船難深夜,妮娜睜開眼睛,看見父親快速地用厚重毛毯把她包起來,將他送上救生艇;父親在人群中彎腰親吻她,他的目光堅定,慈愛地說:『我們必會再相見』,隨即沒入混亂、絕望的人群。這是妮娜見到父親的最後一面。

哈伯將船上的基督徒招聚在甲板上,幾十位的基督徒手拉手圍成一圈,哈伯的嗓音響亮鎮定,穿透船上喧嚷哭叫的吵雜-

「弟兄姊妹們,我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毋須懼怕,因我們已相信了耶穌,有了永遠生命的盼望;但船上還有不少未信主、未得救的人們,若他們此刻失去生命,將永遠沉淪、滅亡。如果我們現在不和他們爭奪逃生設備,讓更多未信者獲救,以後他們仍有機會聽見福音,相信耶穌,得到永遠的生命。」

華萊士哈德利
基督教衛理公會家庭長大的英國小提琴家。【鐵達尼號】將沉之際,指揮白星樂團在甲板上一遍又一遍地為基督徒伴奏。最後的樂章是根據聖經啟示錄創作的[上帝離你更近]、[這是最後一首生命之歌]。不少乘客聞樂情緒得到安撫,坦然接受「婦女和兒童優先」的安排。

細野正文
少數的例外。唯一的日籍乘客,日本鐵道院副參事,男扮女裝,爬上了滿載婦女和兒童的號救生艇逃生。回到日本立即解職,他受到所有日本報紙甚至全世界輿論指名道姓的公開指責,他在懺悔與恥辱裡過了10年後死去。

1912年4月14日夜晚,鐵達尼號上共有710人得救,1514人罹難。

查爾斯萊特勒回憶-
當船尾開始沉入水下,我聽到在那最後一刻,在生死離別的最後一刻,人們彼此呼喊的是:「我愛你!我愛你!」它,在向我們每一個人詮釋著愛的偉大!

再也沒有甚麼比「我要讓你知道,我有多麼的愛你!」更重要的了。

1912年【鐵達尼號】紀念集會上,白星輪船公司對媒體表示:「沒有所謂的海上規則,要求男人們做出那麼大的犧牲,他們那麼做只能說是一種強者對弱者的關照,這是他們的個人選擇。」

【永不沉沒】的作者丹妮阿蘭巴特勒感嘆:這是因為他們生下來就被教育,「責任比其他更重要」!

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平等的。很多男人的犧牲,只為了保護比自己弱小的女人及小孩,這些勇敢面對死亡恐懼的人,可真能稱之為英雄。

後記:
有時死亡在瞬間,來不及反應就成事實。但當死亡逐步逼近,本能的恐懼驚惶隨之而來,在危急存亡的倒數時刻,唯有聖靈的光輝能勝過死亡的黑暗,從容無懼地向世界告別。

主所撰寫的劇本比人寫的精彩太多了。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odinmom&aid=11100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