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1/19 12:05:47瀏覽2262|回應15|推薦36 | |
大選以後,曾經擔任總統府發言人的羅智強先生從海外在中時發表文章「名家觀點-國民黨敗 我先自首」一文。文中對此次大選做了檢討:「檢討反省,不是為了推卸責任,而是承擔更大責任;檢討反省,不是讓人唉聲嘆氣、新亭對泣,而是為未來的行動指出方向。最重要的3件事,永遠是「行動、行動、再行動」,重新執政的契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靠的是願意擔起責任,有勇氣邁出步伐的行動者。」
我一向欣賞羅先生,對羅先生的這篇文章我也表示肯定。但是,的確也覺得還嫌討論不夠深刻、直爽,或者說,批判不夠犀利。這恐怕還是有些避嫌的考慮吧。但是,我認為這時候應該不再有這樣的顧慮,必須做出最深刻的檢討。如果有些是外部因素所致,也應該坦然指出。即使這麼說容易又引起外界批為推諉卸責,但是仍然應該坦然道出。總之,不能再有太多顧忌,而要切中弊病。 光是一味強調「行動」,我認為著實嫌空洞。如果以早前國共的鬥爭來說,老蔣應該比毛更勤勞,更多積極行動。但是,國民黨還是敗給了共產黨。關鍵的決定因素我估計應該不是有沒有採取積極行動,而是另有原因。 我非國民黨人,但也認為事情並非單純是某特定個人或小群體的問題,也不會只是行動積極與否的問題。大體來說,藍營分裂且渙散是這次國民黨敗選的主因。但是,藍營分裂、渙散也不只是馬個人的作為的結果,背後還有別的結構的與形勢的因素。首先當然是經濟情勢不佳。而經濟問題通常大眾會歸責於執政者,即使經濟不佳有明顯的外部因素亦然。 統獨與兩岸議題顯然是另一個關鍵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會因為經濟情勢不佳而變得更加嚴峻。雖然我認為兩岸交流應該是有利於台灣經濟,但是,綠營似乎能成功讓許多人相信兩岸交流使台灣經濟更惡化(之所以會相信,基本上還是因為總體經濟狀況就是不好;而中國大陸又正好是合適的歸咎對象)。 我以為,重要的是,台灣正在走向傾獨反中、去中國化的意識型態的路上。這是一種集體思想轉向,也是一種結構性的變遷。這個變遷趨勢使有「外來」背景與統一基因的國民黨情勢非常不利,甚至使黨的內部也因此趨於分裂,因為各成員在統獨、認同光譜上走到了各自不同的位置。 泛藍背景的人心中中國意象的幻滅與對現實中國的恐懼是造成泛藍分裂的重要條件因素。而這與綠營的長期努力宣導「反中」不無關係。不過,應該也和與中國大陸打交道的實際經驗有關;還有長期反共教育所遺留的(潛)意識的作用。以上三者可能產生交互作用,而形成加成效果。 總之,整體台灣的意識在轉向,向著去中國化快速轉向。我以為這樣的改變是國民黨失去政權的根本因素。而國民黨未能適當因應這樣的轉變,所以失去民心。但是,話說回來,沒有「適當」因應未必一定就是錯誤。這裡我又認為有類似投鼠忌器的問題。而民進黨與一般大眾不必或不知道要顧忌這些,所以他們的情緒反應是一致的,也因此彼此能結合。 台獨派與中共的反分裂法(還有背後的中國大陸廣大民情,乃至部分台灣統派的民情)顯然是對衝的。這樣的情勢是非常嚴峻的。但是,我認為台灣獨派並未充分考慮這個嚴峻情勢。一則是因為他們沒有當家,還不必直接負責;再則,當主觀情感強烈的時候,人很難體會異己一方的相反的情感。也就是說,當想要獨立的情感強烈的時候,很難去體會對方想要統一的情感。從而,也比較難想像兩種矛盾情感對衝、甚至對撞的險峻。 某個程度來說,台灣目前也有些類似夜郎自大的心態,一般人並不能充分意識到台灣與中國大陸在實力上的差距(以及因此造成的台灣的險峻情勢)。在兩岸過去的長期對抗中,台灣並沒有呈現明顯弱勢。那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內部尚不穩定,實力也嫌不足。但是,中國大陸的崛起已經大大改變了情勢。 在沒有夠強的危機意識的前提下,一般人也不會重視維護兩岸和平關係的重要。對於維護兩岸和平所做的努力也未給予適度的肯定,甚至還因此對相關的作為與當事人感覺厭惡。連戰作為兩岸間的重要和平橋樑,卻成為許多傾獨台灣人嘲笑的對象。 由於低估情勢的嚴峻(很可惜情勢究竟有多嚴峻,永遠只能在事後才會確定,只是可能屆時悔之已晚),也忽視其他結構、形勢的問題,在野民眾往往過度用陰謀論觀點來看執政者,認為施政效能不佳就是出於執政者的私心、惡意或怠惰,而比較不認為是因為結構、形勢的矛盾,擠壓了可選擇的施政揮灑空間。 我當然無從就近觀察馬政府,也無從看到裡面可能存在的問題。但是,我比較同情馬政府的困難處境。我認為,馬政府同時面對要統一而又強勢的中國大陸與要獨立的廣大台灣民眾與在野勢力,還有美、日與中國大陸的矛盾形勢對台灣政局的影響。這是一種夾縫形勢,其間很難有寬廣的施政空間可供揮灑。施政的困難度恐遠高於一般人的想像。當然,這是我自己基於結構性思考所做出的推論,也許羅先生能做更好的表述。如果我的推論完全偏離真實,也請不吝指出。總之,如果的確是出於兩難、夾縫處境(也許還不只兩難)而造成施政效果不佳,應該告知國人,也讓未來的執政者有更好的準備。 對我這非國民黨員來說,重要的不是國民黨能否再度執政,而是中華民國如何能長治久安。而我對民進黨的執政卻著實不樂觀。他們迄未能告訴我,如何因應兩岸矛盾的局面。喊著「啥米攏唔驚」,或者以為繞道不理就能使兩岸問題自動消弭,恐怕不是真正治國之道啊! 從而,我雖然不從關心個別人前途的立場在意國民黨的存續問題,卻仍然寄望於國民黨中的人才,好比羅先生這樣的人,能在未來展現新契機,為中華民國的未來打拼出新局面來。 一位關心民眾敬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