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2/17 09:56:39瀏覽224|回應5|推薦1 | |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日前在媒體上談論兩岸統一議題時,公開指台灣曾為殖民地,“殖民地的特點是什麼?你揍他一頓就對了!”。他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善意已經用盡,其實不需要多想,揍一頓就對了。他的意思大概是說:對付台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揍一頓,台灣從此就會對中國大陸服服貼貼了。
看到大陸學者說這種話,我當然是很憤慨的。只是,同時也覺得無奈。因為我也知道,要改變台灣目前這種任大陸人在言詞上羞辱卻無能有效遏阻的處境,並不容易。
儘管如此,沈毅有句話我是同意的,他引用了蔡正元的說法:大陸沒法理解台灣。我相信這是真的。不過,他和蔡正元所提出的理由,我是不能同意的。他們的理由是台灣曾經是完全的殖民地(而大陸只是半殖民地)。雖然沈毅沒有把話說透,但是,不難想像,他的意思應該是說台灣人更無自尊、更服膺暴力。
台灣人因為有了對文明的體驗而拒斥不文明(具體來說,就是對人道、人權與對民主體制的體驗)。一般大陸人對台灣人的這種心態當然很難理解。而對沈毅來說,似乎也同樣因為對文明涵義不能充分理解,所以對台灣人的想法也覺得不可理解。只是,他用帶極度貶抑的暗喻(被殖民經驗)來解釋台灣人的這種不可理解性。這其實非常糟糕。
一定要用曾經被殖民的經驗來區分。中國大陸一點也不比較高尚。元朝、清朝的異族統治,難道就不是一種全殖民狀態?部分台灣人還可以說:我們就是為了抗清、拒受清朝統治,才來到台灣。就此而言,部分台灣民眾的獨立自尊程度,只比大陸人更強,而不是更弱。
當然,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台灣人拒絕接受中共的統治,難道是因為喜歡被殖民的狀態嗎?當然不是,是對上面說的文明生活方式的嚮往,是對中共專制、極權統治的拒斥。中共的統治,對現在的台灣民眾來說,大體等於是再度被殖民。台灣民眾拒絕被中共統治,也正是一種抗拒再度被殖民的意志表現。台灣民眾的這種思想、心態才是長期在專制體制、極權體制下生活而接受以帝國夢作為一己夢想的部分大陸人所難以體會、理解的。
沈毅不是普通的五毛或小粉紅,而是大陸名校的教授。他的言論的代表性不同於一般五毛、粉紅,而更值得被注意。他認為“大陸對台灣的善意已經用盡,接下來就應該用暴力解決”的觀點,很可能是反映出大陸某些人對台灣的偏頗認知和極端態度。他所謂大陸的善意已經被消耗殆盡,這種看法忽略了中共“善意”背後的吞併意圖,及時不時露出的威脅姿態。
他這種觀點的問題在於,預設大陸的“善意”是無條件且無需回報的,而忽略了兩岸之間根本的價值差異及政治現實。事實上,中國對台的善意是否真的完全出於無私,還是背後隱含著對台灣的強佔企圖,值得深思。其實,從我來看,美國曾經對待中國大陸的善意,很可能比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善意更加純粹與實惠。只是,中國大陸又如何看待美國呢?再說了,所謂片面讓利,其實部分有可能是互惠互利,是雙方的理性行動,卻被主觀認為是大陸方面的片面善意行動。
沈逸的觀點不僅是他個人的立場,很可能還代表一種大陸上相當比例的人的潛在共識,而這樣的言論一旦由他這種身份的人公開發表,更會使得這種極端思維顯得有正當性,並被更多人接受。這種言論需要被遏阻、被改變,被朝向更能夠帶來正面影響的言論所取代。
而這時候,我不免對於台灣社會裡的知識菁英們、學者們感覺遺憾,因為我們的學者們在這樣的時刻似乎選擇沉默。作為知識菁英,學者們有更多責任要發出理性而有力的聲音,試著對當前的社會思潮進行引導。
學者們的沉默可能有多種理由。一種是無奈。學者們可能覺得,面對一大群思想偏執的人,你無可奈何,所以只好沉默。
當然,也有些學者是覺得不屑。我不屑於和你們這種不入流的人對話。也有些學者是拒絕參與網路的事務,因為網路上充斥著偏見、謬見、謊言...,作為學者,不值得在網路上浪費時間、精力。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當然,還有一種與上述理由並不互斥的理由。就是出於學者們的謹慎和自我要求。學者們覺得凡發言都必須嚴謹,所以,即使是要對話,也是要等到詳細研究之後的事情。所以,此刻尚不宜輕率發言。
學者自我要求嚴謹,這大體是一種好習慣。但是,學者的嚴謹,乃至自我要求(只對專精議題發言),面對社會的某種浪潮、大勢,有時候會顯得過度矜持,甚至顯得矯情。社會的整體思潮、趨勢可能會因此被扭曲、偏頗。整個社會已經被某股浪潮帶向了危險的道路,而作為知識菁英的學者,卻還躲在自己的象牙塔裡,甚至有些人還保持一種自矜、神秘的姿態:眾人皆醉我獨醒,只是我也不開口。
或許還有一種可能。部分學者其實很有自己的回應想法。但常常只是私下裡發表意見,並不公開發言,因為公開發言可能要面對很大的外界壓力。也有可能公開發言會曝露自己的不足,搞不好會遭到嘲笑,甚至是負評。
也有些人可能是不願意曝露自己的政治立場,以免無端生事,不能左右逢源;何況,談的事情很可能與自己的學術專業搭不上邊。
理由可以很多。但是,我以為還是需要審時度勢,權衡事情的重大程度。學者過度矜持、講身段,過度在乎毀譽,或過度要求嚴謹、專精,而任時勢走向失控,走向大家極不樂見的結果,這絕不是好事。
學者開口,並不表示就要一言定群訛。學者的言論未必就正確。就好像沈毅作為學者,他的見解未必正確,是一樣的道理。不過,學者很可能是訓練使然,比較能夠更邏輯地、合理地說出一套道理來。沈毅說對台灣打一頓就對了。他的邏輯大概就是:大陸善意已經用盡,而台灣人卻只認拳頭、不認理。他這是歪理,不過,也還是有一定的邏輯性,也還是會有大批的人會聽得進,甚至影響他們的實際行動。
台灣的學者也應該嘗試提出相對的說法,反駁沈毅的歪理。反駁之言,雖然未必就正確,也未必就能夠產生積極效果,但還是要有人去講、去做。多講道理,道理才能夠逐漸浮現,並且產生實際影響。尤其是學者群的群策群力,更可能使真理浮現。而我們其實並不習慣於常常講道理,而總覺得道理自在(殊不知,我們所以為是的道理,其實常常是偏見,是成見)。而我們的學界其實也並不常常講道理,特別是自己專業以外的道理。我們不太自覺地抱持著“沉默是金”的原則,也不太自覺地任道理隱沒。
面對像沈毅的這種言論,整體學界似乎顯得太冷漠或太沉默,我不認為這是應該的反應。要講理也就是在這時候講,再不講,以後可能就沒有機會講了。
講理,需要講,大家都來講理,真理才會慢慢浮現出來。不講理,理真就會沉沒了,就沒有得講了。
此刻的台灣,需要大家來講理,講文明與民主的道理。文明與民主的道理並不是當然會浮現在人心中且引導著人們做出正確抉擇,理是常常會隱沒、會走偏的。所以,我呼籲大家此刻要來講文明、民主之理。我尤其期待於台灣的學界!
按:
也許有些台灣學者已經轉紅,甚至也樂得中共來把台灣揍一頓,這種學者恐怕還真有。不過,想必只是極少數,此處不列入討論。但是,轉紅的台灣學者其實也還是佔有一定比例,這些人的心態,值得注意,我們也需要和他們對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