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06 09:42:39瀏覽2123|回應29|推薦32 | |
馬習會,這是最新傳出的大事。陳文茜女士在週三下午的電臺節目中簡短討論到這個話題(大概是因為臨時決定插入節目中的討論)。她顯然認為馬總統在這件事上並非主導者,習主席才是主動的一方。她認為習已經認定會由蔡接任總統,所以習要馬向蔡傳遞某些訊息,譬如提出某種警告。 陳女士是非常睿智的人,識見往往超越一般人。但是,我仍然認為她把馬習會的成因與意義過度簡化,也低估了馬的作用。 我以為習主席完全沒必要通過馬向蔡傳遞什麼訊息。馬既不是適當的傳話人(想想這些年馬邀蔡會談一概不成的事實),而這些訊息也沒必要由馬來傳。難道中共的紅線劃設沒有其他管道向蔡表明?所以,馬習會極不可能是出於這種理由而舉辦,老共也沒理由因此而對馬讓步(放棄原先對稱呼與會議地點的堅持,而願意互稱領導人,並在第三地舉辦等)。 我以為,中共願意讓步更重要的理由有二。一個較次要的理由是:蔡選前早已經前往美國拜會,而朱也即將赴美,似乎台灣的準領導人均以美國老大馬首是瞻。中共可能想要扳平這個有象徵意義、攸關顏面的局面,所以願意與馬會面。當然,更重要的應該是關乎南海之爭。 中華民國在南海控有太平島,這是南沙群島中唯一擁有淡水資源的島嶼。在南海爭端中,這是很重要、具有關鍵意義的一點。而中共既然要爭南海主權,也必須面對、處理或運用這個條件。同時,中共此時也可能希望在此國際爭端中獲得臺灣方面的某種聲援。 後者在一般情形下是很難想像的。但是,此刻卻不無可能。簡言之,在南海爭端中,中共在國際間相當孤立。美國則拉攏菲、越、日、澳、馬、印尼…等國,欲聯手制中。觀乎11月4日在吉隆坡召開的18國防長會議,就可見美國的動向,以及中共的孤立處境。而在這種情形下,控有南沙唯一淡水島的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就特別突出。稍早,我國政府就已經公開對國際仲裁法庭關於其有權仲裁南海爭端的宣告提出異議,表示「…本案與中華民國完全無涉,中華民國政府對其相關判斷既不承認,亦不接受」。我外交部並強調,我所控有之太平島確是島嶼,而非如國際法庭所稱僅為島礁。也就是說,我與中共在南海爭端中站在較相近的立場,而與美國、菲律賓、越南、國際法庭等的立場相左。而且,由於太平島確實長期由我方控有,益增我方的發聲權利。從而,也因此使中共更有意拉攏我方,站在南海爭端的同一陣線。 總之,我並不認為此刻馬習會能成是因為中共要向蔡主席傳話,而應該比較與當前的南海爭端有關。 無論能成功舉辦馬習會的理由為何,也無論究竟成功應該歸因何方。重要的是,這應該是個契機,可有助建立兩岸更高層的協商機制,以促進兩岸長期和平。而這點至關重要,攸關台灣未來禍福。當然,我傾向正面期待馬習會對建立兩岸和平機制的影響。 如果肯定馬習會的意義,我們不妨再回到歸功推動者的話題。雖然我同意習主席很可能是近期的主動方,但是,如果不是馬政府長期釋放的善意訊號,馬習會也終究不可能舉行。就此而言,如果馬習會是一樁功德,馬總統也並絕非無功。完全抹煞他的努力,也並不公平。特別是考慮到台灣本來就是處於夾縫中的處境,動輒得咎,更難主導大局走向,能有現在的局面,我認為已經是難能可貴。 不過,綠營或獨派顯然對整件事有極不同的態度與反應。批評說馬賣臺、黑箱作業的聲音已經充盈耳際。網路上Initium Media在11月5日刊出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陶儀芬的似乎較具學術意味的大作:「習近平為什麼要見馬英九?」一文。文中提到馬習會時說,「馬英九個人穩賺不賠」,但又暗示「如果…,對國民黨這次選情將大不利」,而馬則將「擔任中國在台最大代理人」;她接著主張台灣應該「堅守政治止於國境之內」的原則,「面對境外勢力,應該是一致對外」、「哪一個政黨看起來比較是為黨派利益而不顧國家利益,就會遭人民唾棄而敗選下台。」文中批馬意味,不言可喻。 但是,我並不能苟同陶文的以上論述。台灣如果不肯正視兩岸問題,不及早嘗試與對岸進行理性討論、協商,只會使台灣陷入更大的危機,而不是更能維持民主與繁榮。希望閉門求福,或者期待美國拯救,這似乎是台灣獨派的典型思維,但是,我認為這太一廂情願,會潛伏未來台灣禍根。 正因為有綠營、獨派的阻撓與責罵,反倒能幫助凸顯馬總統推動馬習會的意志與毅力。馬習會究竟是利台還是禍台,未來不難有較超然立場的評價。我們大家不妨拭目以待,不必再多掀口舌之爭。
又及:
有人認為,此次馬習會主要是因為習主席憂心台獨釀成民族悲劇重演的問題,也就是說,習擔心由於台灣搞獨立,導致兩岸衝突悲劇,而為要遏制台獨釀成悲劇,所以要趁馬總統任內趕緊就兩岸關係「定錨」,以免獨派執政冒進,造成悲劇。
我大體同意這種憂慮應該是促成馬習會的重要原因。但是,對於此次馬習會的時機選擇,我倒認為與所謂的憂心民族悲劇重演的問題關係應該不大。如果主要是基於此一考慮而認為馬習會有必要在此刻面會,那我也許可以說,習主席(或胡前主席)先前可能犯了錯,因為他們應該提早與馬會面。等到此刻,恐怕時機已經是太晚,難救危局(台灣早已經多數人心向獨,而馬又被認為是跛腳總統,也遑論能向蔡英文傳話,影響蔡的政策路線)。
反之,純從理論上說,台灣走向台獨也未必就會是民族悲劇。會是民族悲劇,是考慮到大陸的人心現實,就是大陸人心不能容許台灣獨立(所以台獨會激起台海戰爭,那就是悲劇。當然,我也相信台獨的確實際上極可能會帶來這種悲劇)。如果能在尊重台灣民眾主體意願的姿態下讓台灣走向台獨,也許台灣最後的選擇卻是統一,或者,暫時走向台獨之後,自己又回頭走向統一。這種情形好比男女交往,一方要分手,強迫不准分手的結果往往更易釀成悲劇。尊重對方分手意願,對方倒有可能自動回頭。
總之,要遏制台獨,以免釀成悲劇,未必時機如此急迫,而急迫進行馬習會也未必就會有用,未必就能扭轉局面,甚至還有可能有反效果。所以,我覺得遏制台獨的考慮未必是促成此刻舉行馬習會的時機因素。
也有人認為,憑中共的實力並不需要為南海爭端而找台灣幫腔取暖,東南亞國家也不會為南海爭端而正面與中國大陸為敵,所以習主席並沒有必要為此而同意馬習會。我對此說並不太能同意。
首先,我認為「取暖」一詞可能是不太適當的措詞。我強調的是中共是要尋求在南海爭端中中方的領海主權聲稱具有「正當性」(legitimacy),那不同於通過實力(特別是武力)產生的實際震懾效果。
至於說東南亞國家不太願意為南海爭端而正面與中國大陸為敵,這當然也是事實。但是,在利害攸關的時候,各國還是可能與中方發生衝突。越南早在70年代就曾為西沙領海爭端而與中共海軍交鋒。再說,這次為什麼會有國際仲裁法庭出面宣稱有權仲裁南海事務?那是菲律賓就南海事務控告中方的結果(此舉背後或許有美國撐腰)。那也就是使中共感覺困窘的部分成因。中共不是沒有實力對付菲律賓或越南。但是,國際聯手,仍然讓中共覺得困窘。真正使用武力來爭奪,一則不是好策略,時機也還不到,再則還要顧忌美國(以及聯合國)。如果能夠獲得中華民國的聲援,對於取得南海主權宣稱的「正當性」是大有幫助的。別忘了,中華民國政府實際控有太平島,而且這是早已經形成的事實狀態。所謂南海九段線,也是中華民國政府早期的作為結果。這些在中方領海主權的正當性聲稱上是很有利的條件。
最後,我也許可以順便提到,有人指出,統一對台灣沒什麼好處(以香港為例來印證此說)。我倒不這麼看。統一的利弊有長期、短期(或中短期與近期)等的不同。不同的觀察期程,能看到的利弊都不盡相同。我認為他又太過悲觀,對中國的評價與預期太過負面。重要的是,如果是從台灣的觀察角度看,而視中國大陸的統一走向為不可操之在我的外力,那麼,台獨之危卻又是顯而易見。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