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07 09:19:53瀏覽3505|回應29|推薦39 | |
我真沒想到,國民黨真會來搞「換柱」的動作。我對朱立倫主席非常失望。我覺得他是純粹的政客。 有人說,必須維持兩黨制衡,甚至強調,這是為了台灣好(而非出於一黨之私)。(而要維持兩黨制衡,就要維持國民黨的一定席次。) 我並不反對走向兩黨制衡,但愚見以為,兩黨制衡本身不是最終極的價值,而只是策略,是手段。而且,作為手段,兩黨制衡也未必一定在任何階段都帶來對整體最有利的結果。以新加坡為例,他們至今並沒有實現兩黨制衡,但他們的進步之速,大家有目共睹。事實上,台灣早期也是一黨獨大,但是也進步快速。所以,兩黨政治本身的實際利弊得失也還有待分曉。總之,那不是一個絕對的終極價值,值得我們犧牲一些重要原則去實現這種制衡。 再說,要實現兩黨制衡,也要看條件。現在的情形是,如果要維持國民黨的一定席次,就可能犧牲國民黨的既有原則與大方向(還可能不成功)。這我是非常不贊成的。我寧可看到國民黨分裂。也許浴火之後還可以重生。但是犧牲原則的做法,就不可能浴火重生,而是繼續腐爛。 此外,在大選前最後階段,忽然大動作換柱,我也認為是個非常沒原則的做法,會失信於民。國民黨諸大老們早幹什麼去了? 國民黨分裂,相信絕不是多數國民黨員及藍營支持者所樂見。但是,國民黨分裂已經是現實,勉強統合,最多也只能是貌合神離。如果讓王金平這樣的政客繼續留在台上,留在國民黨內,這就像之前李登輝留在國民黨內一樣,只會帶來窩裡反。更重要的是,他們所想要帶動的大方向是錯的,至少我這麼認為。 台灣現在主流民意的確是傾向反中、反統,對於統一,許多人顯然已經形成極負面的定見。這可能是台灣很多人的態度與立場。也因此,有強烈統一基因的國民黨此刻落入明顯下風。而也有許多國民黨政客因此想轉變方向,想用「獨台」來與台獨競爭。我估計,「獨台」(以中華民國為名而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很可能是當前國民黨內的主流意見,其中特別是國民黨內的本土派為然。而且,他們可能認為,這種路線比較符合台灣多數民意(所以是應該循由的路)。但是,很顯然,國民黨內與藍營內還有些人比較傾向中國統一的大方向,而對台獨或獨台都有意見。洪顯然比較是這一種路線。而也因為她的這種路線與黨內獨台派有異,所以遭遇強烈抵制。朱立倫之所以願意陣前換將,估計也是覺得洪的路線與台灣多數民意相左,所以決定扭轉。但是,我認為獨台的主張還是會有問題,而且,陣前換將更是嚴重錯誤的做法。 長期以來,台灣是處於夾縫之中,這是台灣的悲劇,但也是事實。我們必須先認識並承認這種事實。我想問問所有主張獨台或台獨的人,究竟是否相信可以和平走向台灣獨立(不管是用什麼名目)。賴清德說了他要台獨,但是不要戰爭。這可能是很多台灣人的心聲。但重要的是:可能性如何?如果可能性低到實際上幾乎不可能(possible but not probable),這種選項作為政策提出,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真的爆發兩岸戰爭,台灣的勝率又是多少?又或者,如果是慘勝,值不值得?甚至,一次的戰爭勝利,是否就能為台灣贏得獨立與長治久安? 台灣多數民眾傾向獨立(包括以「維持現狀」方式維持實質獨立)的傾向。我相信這是事實。只是,我認為法理獨立是不可得的,而「維持現狀」也並不是真選項。因為要維持現狀,其實還是高難度,裡面要有朝不同特定方向不同使力的複雜操作。而且,最後,仍然不可能真的就維持住現狀。最後決定的因素恐怕在於中美之間的拔河。我們大體只是作為卒子的角色,被犧牲掉的可能性極大。 我在另文中強調了「形統實獨」的策略。我認為那可能是在各種危機中最理性的路線選項。而我也認為,藍營中的統派包括洪在內主要的思考也是這種路線。我認為,在這種概括選項中,還有許多可進一步檢討選擇的空間,其中或有實質上最有利於台灣的路線選擇。 我當然不足以證明上述這種路線選擇就是最正確的。但是,我認為這大體是國民黨的既定路線,也是應該繼續堅持的路線。誰若有強烈異議,那就應該考慮走人。如果有人要搞台灣國民黨,或著要搞民國黨,都由得他們。有各種不同的路線意見,很好。大家不妨來論證究竟哪條路線是最理性。甚至,實際走走看,看哪條路線才能走得下去。社會的多元性就應該體現在這時候、這種議題上。國民黨已經實質分裂了,那就讓它分裂吧。勉強合一,也只是貌合神離,甚至是內鬥內行,甚至是讓別有居心者可以從中攪和,成為最大臥底反間。分裂以後,各走各路,其中,真正的理性抉擇路線也許最後能浴火重生。 該告別時,那就告別吧!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