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紀念歷史學者史景遷!兼述一些雜感
2021/12/30 08:50:06瀏覽1311|回應2|推薦5

最近美國耶魯大學治中國歷史的學者史景遷去世,引起一些感嘆與相關議論。



有一位歷史學者、朋友L君表示:“史景遷算是比較「持平」看待中國歷史、人文之學者矣,然有時還是難免會犯了西方學者既有的「線性邏輯思考」的繆誤!就如同費正清一樣。”



另外一位學者朋友C君則回應說:“不過他倆已是眾多學者中,對中國大陸較友善且深入的研究者,我們應尊重與讚佩他們的學者風範。”



我接著表示:“史景遷可能會在不自覺間受到“西方中心主義”思維的影響。但是,華人學者卻也可能受到“中國中心”思維的影響。可能需要細部檢視,才能比較準確指出何者更多偏頗。不過,我大膽假設,作為華人學者,我們毋寧更多接受點西方觀點,對我們自己可能更有益。”



C君則又回應我說:“其實我倒認為要改變的是西方學者;道理很簡單:長期以來華人學界(不管兩岸的那一方,尤其台灣)一直是以謙卑、羨慕、甚至景仰的心去看待西方學界,畢竟他們四、五百年來帶領世界走向現代化(含工業化、都市化、尖端科技化及現代民主制度的產生);亦言之,他們先進了(即所有先進國家~尤其是美國),也享有不成比例的最高資源的擁有者(即長期是15%的人口擁有世界總資源量的 85%~近十年來才稍改變)及分配者(分配權)!當然令世界其他國家(其實就是開發中國家及新興工業化國家)嚮往(傾慕)不已!”



“在這大背景之下,學術界亦然,長期以西方為模仿與創新的對象,以台灣學界為例更是如此,所以嚴格來說:我們研究他們簡直已到了廢食忘寢、焚膏以繼晷之瘋狂的地步,絕大量的留學生、學者(尤其美國)來來去去不知凡幾,說這樣還不夠透徹?不知如何說起!?”



“反之,他們有真正用同樣的規模去研究東方(尤其漢文化)精髓的全面性?或中國大陸的思想體系的全面性?沒有嘛!”



“這就造成今日美國決定全面性(貿易戰只是一個幌子)的對抗中國的戰爭,是犯了多大的「戰略錯誤」(很弔詭吧)?”



“所以,吾人在此討論還要更多接受點西方觀點,恐怕又是「另一弔詭」!?”



我一向很佩服L君與C君。但是,我仍然想強調:中國人(或華人)不妨多些接受西方學者對我們的帶有批評性的看法,作為自我批判與自我改進的重要參考。所以,我又進一步提出了以下的一些想法。



為免繼續在最籠統的層次做無謂爭論,我說我們不妨從一些具體議題來切入討論。史景遷提到過湯若望、南懷仁等西洋傳教士在為中國曆法修訂上做出的貢獻。這個貢獻涉及中國人頗為自豪而且很重視的24節氣的計算,這對後世民生影響很大。但是,就在曆法修訂完成後,卻遭到清初權臣鰲拜與一些漢人天文學者的反對,欲治湯若望凌遲死罪,後幸賴孝莊太后赦之。



上述關於修訂曆法的史實,一般中國人其實知之甚少。類似情形恐怕也出現在許多其他方面。也就是說,傳統中國文化其實持續受到來自西方(廣義西方)的影響。但是,中國人自己往往並不甚了然。這也許有部分是因為統治者並不樂意讓民眾意識到外來者在此中的貢獻(在古代,定曆法可能帶有某種天命的神秘含義)。抽高了說,也就是有中國中心的思維在起作用。但是,這種情況對中國文化的持續發展與進步其實有害,因為中國人很難意識到需要積極向外學習。



與此或許相關,我還讀過一些其他的文獻,討論到最早的中國曆法的來源。有一種說法是,中國最早的曆法就可能源自西方(巴比倫?)。這種說法,很可能一時難以被接受。但是,我確實認為值得深入去了解(註一)。



至於說西方人有「極度的優越感」,這應該也是事實。不過,話說回來,中國人大概在很長的時間裡也有「極度的(文明)優越感」(相對於當時所知的”天下“範圍而言),而且可能因為這種「極度的優越感」反而導致中國文明發展遲滯。近代中國因為一再受到打擊,終於勉強承認在某些方面中國文化可能落後於西方。但是,在接受西方文化的過程中,其實也還是欲迎還拒,或者以所謂“中體西用”的理論來繼續維護中國人的文化自尊,然而這種觀念實際可能誤導我們。這大概也是近代中國文明發展會落後於日本的重要原因。



順便一提。台灣現在會這麼親日,我估計部分原因就是深深感覺到近代日本文明優於近代中國文明。(這是個大題目,我這麼粗糙陳述大概不免要挨罵。不過,要做到不挨罵恐怕很難。就姑且如此吧)



我說一些台灣人親日部分是因為“深深感覺到近代日本文明優於近代中國文明”,這是我的大膽看法,但也是一個痛定思痛後才提出的看法。親日的可能理由很多,但是,最終,我認為一個實際上最簡便、最有力的理由就是這個(文明優越)。文明優越當然又可以分成許多不同的面向。但是,也可以簡括成兩方面:科技與人道。前者特別是與降低死亡率有關的項目大概最動人心,譬如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後者包括基礎教育和參政、辦報等。這些其實在日本本土也只是剛剛開始發展,但是,總之在此之前,台灣民眾可能並沒有從清朝政府那裡感受到、享受到。



對我而言,重要的是,中國人自己要肯去體認自己(或自己的先輩們)沒有做好的地方。拒絕認識到這個問題,中國很難真正有根本的長進。



中國太龐大,大到足以形成高度封閉的系統,可以高度拒斥外來的事物(包括基本價值觀念)而猶足以自存。這對中國卻未必是好事。長期如此,終究會帶來發展遲滯的結果。



有句話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想嘗試稍加修改,變成:受苦的人有自我批判的義務。中國人受苦,所以中國人更需要自我批判。(當然,我的意思是,其他的受苦者亦然)



自我批判並不等於自我懲罰。兩者若混淆,容易讓人更傾向拒斥自我批判。自我批判比較是一種理性、客觀態度,看清楚自己的偏頗、不當之處,及其對自己受苦處境的作用;提出檢討,以便尋求改進。人如果看不見自己的問題,當然也就很難去尋求改變。



我以為,一個人或一群人如果長期陷入某種受苦的情境中,很可能自己就是造成受苦情境的參與者。舉個和我們距離比較遙遠的例子(俾免於涉入太多主觀情感)。譬如一些非洲土著部落,可能幾千年來一直過著窮困、而且持續被外界剝奪的生活。他們當然可以怪罪剝奪者,是剝奪者讓他們受苦。但是,要想改變這種處境,光是抱怨剝奪者可能缺少積極意義,他們必須自我改變。而自我改變的契機則在於自我批判。唯有清楚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自己才會認真尋求改變。然後才能改變自己的處境。(由自我批判帶動自我改變,未必就沒有新衍生的問題。近代中國的過激式革命及其衍生的問題,可能就是一例。不過,這個問題牽連太廣,此處暫不予置論)。



我說”中國人受苦“,這話可能有人不以為然。中國大陸現在有時候被稱為”強國“或”千年盛世“(”強國“的稱呼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兩種意義,一是嘲謔,一是肯定)。但是,我比較是想到近代史上稍早的中國。譬如說,1960年代離現在很遙遠嗎?恐怕未必。類似的苦難會不會再來呢?誰知道呢!”千年盛世“是不是其實潛藏著一些難解的問題呢?總之,如果基本結構不改變,有一些災難是有可能會重複發生的。



而即使是到了此刻,大陸的廣大底層民眾其實也還是很貧苦。據李克強總理的說法,中国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這些人應該大多數是農民工。這些人的生活水準還是很低的。當然,政治犯或喪失人權的問題是另外一個問題層面,但是同樣會帶來受苦的結果。這些仍然有待於進一步改變。



對我來說,兩岸的問題也就是中國問題的一個環節;台灣人如果受苦,也就是中國人的苦難的一部分。兩岸的問題,部分也就是心態的問題:應該調整的心態如果未能調整,悲劇就可能會發生。好比一個心態上不懂得尊重、包容異己者的人,很容易在特定情境出現時,就會忍不住要攻擊對方。他除了情緒上忍不住,而且主觀上也認為攻擊異己者具有正當性。但是,結果則是製造了新的悲劇。



要調整心態,要懂得尊重、包容異己者,中國人要學習接納外來思想,特別是西方現代化的思想。現代化的西方,在尊重異己者這一點上,是提出了重要學說的。這是西方的進步成果,卻不應該是西方的專利。拒斥學習西方,只有讓中國社會失去根本進步的大好機遇!



註一:

依照古代訓詁學經典“爾雅(釋天篇)”中的說法:“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大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這裡有許多詞彙,後世幾乎無人能解。但是,一個簡單的判斷是,這些詞不是單音節的字,也就是說,它們本來不是漢語詞彙。由此可推,中國早期的天文學/曆法學,很可能源自外來文明。當然,最可能是來自西方(西亞)。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71054046

 回應文章

打倒支那
2022/06/02 17:07
支那人的苦,都來自統治者殘暴,統治者都會扭曲歷史,使焦點轉移到外國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2/30 15:09
「只要聽我的,明天就會好」的結果是過猶不及。中國的所謂改革,就因此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