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格的成績單 曾在台灣金融研訓院上課,與一位酷似「蘇貞昌」的黃姓顧問閒談,他說:「我們對於下一代,繳出不及格的成績單。」本人頗有同感! 有人用出生的年份,分別用「三年級」(民國30~39年)、「四年級」(民國40~49年)、「五年級」(民國50~59年)……等,來區分每個世代。黃顧問所說的「我們」,應當指的是「三年級末段班」及「四年級」,學術界稱這一世代為「戰後嬰兒潮」。 時序進入21世紀,「戰後嬰兒潮」的世代,正逐漸淡出職場,或轉為幕後,作些可有可無的工作;或悠遊歲月,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回顧這世代的人,童年打著赤腳,穿著麵粉袋內褲;求學惡補,經過一關又一關的試煉。進入職場,有人胼手胝足,開創一片天地;有人一只皮箱,闖盪全世界;有人勤奮向學,著書立說。總之,這是一個可資奮鬥的年代,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 就在這個「只要努力、就有成就」的年代,本人擔任公務員,雖晉為高階文官,但總覺乏善可陳。不過,由於工作的關係,見證了奮發向上、盛極而衰,到如今窘困的時局,只是短短的30年光陰。就歷史的時程而言,台灣的興廢交替,未免是「曇花一現」,何以致此?固然眾說紛紜,但領導人的一念之間,也許是癥結所在。 民國85年,李登輝先生當選首任直選總統,適值政經發展的極致,兩岸之間繼「辜汪會談」之後,持續穩定發展;政府所擘劃的亞太營運中心,也有了推動的契機。當時,我們認為應當將台灣政經成果,轉化為社會人心的改造,於是而有「心靈改革」的主張,李前總統也頗多認同,因此在各項場合中,不時以「心靈改革」為題,發表演說。 不旋踵,不知那一股勢力影響李先生的念頭,就在民國88年7月9日接受德國之聲的專訪,拋出兩岸為「特殊國與國的關係」(媒體簡化為「兩國論」),後來又主張「戒急用忍」,並有「中國即將崩潰」之說。當時,民意相當支持「兩國論」,也擔心對岸的「磁吸效應」,因此一面倒向李先生的主張,也強化了他的意志。 事隔十多年,回顧李前總統的轉念之間,我們並沒有因而得到更多的尊嚴,卻嘗盡了政治的苦果,不僅意識型態無法化解,而且加深了藍綠間的對抗,馴至影響公平正義及世道人心;尤其是,中國不僅沒有崩潰,而且不斷地壯大,更加深了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當年,我們主張的「心靈改革」,若能持續推展,並且形成一股風潮,兩岸之間也維持平穩關係,或許今天的台灣,不是如此!撫今追昔,感嘆自己人微言輕,畢竟蜉蟻撼動不了大樹。所以,對於研訓院黃顧問「不及格成績單」之說,只能擲筆三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