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里約奧運看台灣國力
里約奧運剛結束,我國得到1金2銅,名列50,與賽前預期,有一段差距。許多人在報紙發表文章,立論頗為中肯,也無太多責備運動團隊的言辭,大家都期待4年後的東京奧運,能有更好的成績。只是,以目前國內的政經環境,似乎不怎麼樂觀。
有道是:「體育是國力的展現。」從得牌數來看,前10名都是國力雄厚的國家,經濟實力也相對較好。過去幾屆,我們在奧運還有一些亮麗成績,可說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結果。主因是:大家基本生活不虞匱乏後,自然有錢、有閒從事運動休閒,當某項運動人口充足時,就容易找到頂尖選手,且能在國際運動賽會發光、發熱;尤其是,政府銳意栽培與推動,就有相當機會得牌,即以「跆拳道」為例,歷年我國得到的獎牌,主要是跆拳道選手的貢獻。今年跆拳道鎩羽而歸,連一個銅牌也未得,這是國力衰退的警訊。
時序進入21世紀,許多落後國家開始向前邁進,東南亞國家最為明顯,從這次奧運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只可惜,近二十年來,台灣似乎得了一種「選舉狂熱症」,當權者所思所為,就是如何算計對手,如何在選戰中獲利;至於振興經濟、安定社會、團結民心、獎勵競技…等與國計民生相關的事項,都成了枝微末節。東海大學副教授彭懷真就投書說:「下一屆奧運在東京舉行,離台灣很近,加上有棒壘球競技,國人會更重視也更期待。我們不可能超越大陸、日本與南韓,但也不該與印度或印尼相比,我只希望總得牌數能夠到二十幾名。然而,在這樣的政府帶領之下,以我國那時的經濟實力,大概已經退步到卅名之外了。」(註一)
就國人的體力與體型而言,某些運動項目幾乎無法與人一爭長短,田徑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我們選手想要取得奧運資格,已屬不易,遑論得牌。即使如此,這幾年來我們在亞洲運動會上,田徑也都敬陪末座。過去,我們有楊傳廣、紀政、古金水、李福恩、乃慧芳、涂阿玉、王惠珍等人披金戴銀,總成績總能排在前半段;如今,我們在亞洲幾乎都是吊車尾,連落後國家都比不上。有道是:「田徑為運動之母。」田徑是個人耐力及意志力的絕對考驗,幾無僥倖可言,田徑的衰敗印證了台灣盛極而衰的國運。(註二)
下個月,體育署將舉辦「體育論壇」,盼望能夠談出具體作法。本人非運動管理專家,無法獻策;但體育既是整體國力的展現,個人認為:當權者不能光著眼於運動項目,而是要從「提振國內經濟,激發國人意志」作起;否則,大家都在吃老本,又缺乏雄心壯志,未來想要超過本屆的1金2銅,恐怕都有問題。
註一:參閱http://udn.com/news/story/7339/1912794
註二:參閱【一則廣告的省思】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