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計畫的軌道建設
日前,政府推動8年8800億「前瞻計畫」,其中一半用在軌道建設,引發各界質疑。據報載,蔡總統強調:前瞻計畫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對未來的投資。兩位前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及毛治國則認為:前瞻計畫造成資源錯置、財政負擔,掏空台灣的未來(註一)。
正當政府以財政困窘為由,大幅縮減軍公教年金之際,突然用舉債方式,推出「前瞻計畫」,讓人覺得執政者是否真心維護「財政紀律」?倘若確實未來所需,花再多的錢也是值得,只是政府舉債全由子孫負擔,理應謹慎為之,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有鑑於此,已有許多專家學者從財政、環保、工程、管理、經營…等各方面,提出建言,本人非此項專家,無從置喙,但就個人經驗與想法,略述一、二。
民國85年起,木柵線及淡水線通車後,開啟了台北捷運系統,從此疏解大台北地區嚴重塞車問題,也改變了台北人的生活。當時,高雄也正在積極爭取中央補助,興建捷運系統;惟高捷自民國97年營運以來,由於運量不足,多年嚴重虧損。猶記三年前,本人從鳳山國中站前往美麗島站時,但見車站空空蕩蕩,一個車箱坐不滿5個人,與台北捷運經常人山人海的景象,判若雲泥。北捷尚須靠業外收入,才能收支平衡;高捷嚴重虧損,也就不讓人意外。日前,搭乘機場捷運前往林口長庚醫院,情況雖沒有高捷淒慘,但旅客也是稀稀疏疏,曾問桃園朋友會不會搭乘機捷前來台北;他說:機捷票價貴又得繞遠路,不如搭台鐵便宜快速。所以,連民進黨前立委蔡煌都表示,軌道建設「生易養難」(註二)。
就一部分人而言,住家附近有一條輕軌或捷運,便利往來,也提高房地產價值,利多於弊;只是其個人利益係全民承擔的結果,倘若將來軌道營運不佳,還要政府補貼預算,終至淪為財政黑洞,就比「蚊子館」還嚴重。所以,規劃軌道建設比其他建設,要多一層營運的考量。就在台灣人口逐漸下降的趨勢下,除大台北地區外,其他地區交通運量之不足,用膝蓋想都知道。如今,要花四千多億用在軌道建設上,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選舉綁樁」這個理由。
去年底,耗資120億瑞士法郎(約3930億元新台幣),穿越阿爾卑斯山的「哥達基隧道」正式開通。這條全長57公里,世界最長、最深的鐵路隧道,縮短了中歐到南歐的距離,堪稱最為前瞻的軌道建設(註三)。蔡政府若真想投資未來,不如以瑞士為師,將四千多億蓋一條穿越中央山脈的高鐵,澈底解決後山的交通問題。當然,這僅是本人的構想,與「前瞻計畫」一樣,缺乏可行性評估。
註一:參閱106.5.14聯合報頭版。
註二:參閱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955511160311.html
註三:參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60602/37248305/
機捷車箱嶄新明亮,座位也很舒適,可惜當天搭乘的人不多。
這是機捷台北北門站,空間寬敞,但少見往來的旅客。
前往林口長庚醫院,得繞到新莊迴龍,沿青山路爬坡而上,前面就是長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