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決戰中途島的感想
已經有很多年,沒進電影院看電影了。報載《決戰中途島》一片佳評如潮,票房不惡,於是選擇一個非假日前往觀賞,或許因為早場、或許因為上演一段時間,整個電影院觀眾不到20人,略感意外。
對於太平洋戰爭,本人一直保持高度興致,不僅閱讀許多書籍,也看過美國記者所拍攝的紀錄片,倘有與該戰爭相關的電影或電視影集,大都不會錯過。所以,《決戰中途島》一片的劇情,早在認知範圍內,惟現在電影拍攝技巧,讓觀眾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非書本或紀錄片所能呈現。唯一獲得新知的是:中途島勝敗的關鍵—譯電解讀,居然是靠一群樂團高手,解出日軍電碼,讓美軍可以掌握日本艦隊的動向。
日本艦隊行蹤暴露後,被美國戰機一波波地轟炸,以至航空母艦遭到擊沈,日軍飛出去的戰機無處可回,油料耗盡而墜海,損耗數以千計的優秀飛行員,此種結局實非日軍所能預料。另外,美軍飛行員不畏砲火交織,執行轟炸任務,也讓日軍瞠目結舌;在日本人的印象中,美國人一副「屌兒啷噹」的樣子,跟長官講話,站沒站像,又會頂嘴,難以讓人產生信賴感,沒想到美軍打起仗來,一樣視死如歸。這種情形,只有曾任駐美武官的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感受最深;但他獨力難敵眾議,得到的是:「喚醒沈睡的巨獅」(片中山本的話)。
片中飾演被「疹子」所困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後來遂行「跳島戰術」,取得重大勝利。尼米茲鑑於當時B-25轟炸機續航力不足,因而倡議攻取台灣,再以台灣為基地,執行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後因麥克阿瑟執意反攻菲律賓,且美國又生產續航力長的B-29轟炸機,攻占台灣之議因而作罷;倘若當年美軍進攻台灣,難免像沖繩一樣,造成生靈塗炭。最後,在載有原子彈的B-29轟炸機,從關島起飛轟炸廣島及長崎,日本終於無條件投降,美軍艦隊駛進東京灣,尼米茲代表美國在降書上簽字,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
本人任公職之初,越戰尚未結束,因此時而陪同海軍將領的長官,參加戰史研討會,太平洋戰爭常在會中被提及,許多人結論是:日本人貪得無厭。也有人認為:日本人不是沒有反對者,只是野心份子以「愛國」為名,輕易把反對者打成「非國民」,並慫恿激進份子對鴿派人物進行暴力攻擊,加上操弄媒體製造假象,最後讓野心份子日益跋扈。等到敗象畢露,這才發現日本沒有發動全面戰爭的本錢,有羞恥心的人還以自殺謝罪,多數人依然苟延性命,至今未有懺悔之意。
總之,當有人用「仇恨」鼓動人心、用「愛國」包裝不法時,都要提高警覺;否則,大家保持沈默的結果,讓自己無端捲入戰爭旋渦,屆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後悔也就無濟於事了。以上是本人觀看《決戰中途島》一片的感想,請大家參考!
《決戰中途島》一片的海報。
1942年的尼米茲海軍上將。(註: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尼米茲於密蘇里號艦上,代表美國在降書上簽字,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註:照片取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