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一堂課
2016/11/07 10:14:32瀏覽897|回應0|推薦12

 

第一堂課

 

昨夜聚餐後,我給孩子們上了第一次的詩詞課。我的教學應該是成功的。如我所說,我的研究方法是西方的,長於分析。孩子習慣於這種方法,她們一路走來接受的教育都是西方的。我把兩種喻,隱喻(Mataphor)和明喻(Simile)說得清楚,並把我在2012年寫的筆記(見貼圖)給他們看了。此外,以濟慈的苦頌為例,分析整齊音節,以及英詩兩音節格式的(Iambic)與三音節格式(Trochaic)的音步(Foot)也講了。現場把濟慈的押韻安排(Rhyme scheme)做給他們看。只要教書,我一直都是好老師。效法我的母親當年教小學的精神。實際體察了學童的學習狀況,給予最貼切的啟蒙。

 

幾年前為了賺生活費,我在幾個IC工廠和社會上的私人機構教他們的幹部高階英文。學員均有大學學歷。他們習慣了教授的頭銜,稱我馮教授。我婉辭了。我和他們說:請喊我馮老師,馮老師比馮教授更受用。因為當年我出生後染了肺病,母親為了優質空氣,不願在城市的中學教書,毅然選擇了農村的頭份給我養病。當時頭份僅有一所小學,沒有初高中。她沒有師範資格,憑著大學學歷才能在小學教書。每日中午學童吃飯的時候,她用風琴彈些曲子讓學童放鬆,等到午休時,她才打開飯盒吃飯。校內校外,人們喊她張先生(客語的張老師的意思)。她的愛心使我覺得應該繼承張老師的傳燈精神。馮教授是冰冷的頭銜,我不要這種頭銜。我想做的是啟蒙。和我母親當年一樣。我的代數與三角幾何,甚至英文,幼年時都是母親啟蒙的呢。給孩子們上課,心中想的依然是啟蒙。

 

惟行在課程進行中講:中文表達比較沒有喻,英文比較多喻的使用。所說一半對,一半錯。中文表達傾向直接,依然有喻的存在。我告訴惟行:英文裡面使用隱喻與明喻之處甚多,詩詞運用喻和象徵處更多,這種運用往往被稱為有形象的語言--Figurative language。課後我和惟行說:多年前妳和我說,妳能使用英文無礙,但是和高等教育的西人比較下,用字遣詞略遜一些。然而妳該自信自己擁有雙語能力,思考具有中英兩種方式。這不是每個加拿大人都有的造化。

 

本來準備擷取中華詩詞賦各一首,來和英詩對照比較的。第一堂課使我發現,我自己漢譯的田納西威廉的詩--(The Eagle)就是很好的中華賦體,詩的方面,我已經用唐代五言絕句翻譯了奧瑪開楊的《魯拜集》中的一首四行詩告訴她們中英四行詩的要領了。這賦體沒有押韻,卻有四六言的韻律。總結中華詩、詞、賦,統稱為韻文,因為這種文體至少在押韻和韻律中有其一,或兩者兼具。宋詞看似長短句,似乎沒有整齊音數(Syllables) ,但是宋詞因曲而填詞,曲中含有與音數呼應的韻律,此外,宋詞有押韻的特質。除了這些準備,我可以把孩子整理爺爺遺物後,送去請韓國師傅裱裝,掛在家裡的書法幅當作教材,那裏面除了宋詞外,至少都是對聯。可以看看中文中使用喻的狀況,同時反射到英詩的韻文之中。我們知道荷馬史詩就是韻文。固然我們不懂古希臘文,從英譯行間也能體會那是吟遊的韻文。我不會要孩子去啃荷馬史詩,稍微提一下做為佐證就可以了。佐證甚麼?佐證基於人性對詩歌的需求,不同民族發展的韻文均有通性。如何看的到通性,那是需要啟蒙的,我願當啟蒙師。啟蒙師在我心中,比大學,以至於博士班的指導教授更有意義。這種看法僅為個人價值評估。過去也評估過專科學生比大學生更需要我的授課,因為專科學生將在國內貢獻於產業,大學生偏於理論,往往出國深造。

 

*我不是余光中這樣的詩人,不可能時常翻譯英詩為中詩。我只是把賦體與唐詩詩體把英詩各翻譯一篇作為當時英文教學使用。我沒有翻譯任何宋詞。可是使用宋詞詞牌填過幾首詞。

 

這篇短文,希望母親在天之靈能看到。雖然我沒有如她所願,把知識貢獻給國家,最終,我沒有辜負她的期望,傳授她的孫兒與孫女一些認知,一如當年她親自啟蒙我一般。薪火燈傳!

 

**所貼掃描圖檔為2012年我所寫的英文筆記。裡面記載了英詩的一些專用名詞。右上角可見,為了授課,在今年十一月二日自己溫習了一次。我要孩子記錄這張筆記所記。也可知踏出學校後,還是要時時溫習,否則所學付諸東流,一無所有。然而,在學校中,沒有學過英文文學,都是自修的。本筆記所寫的2012年,我的英文書體依然很差,這兩年有些進步。中英文書體都很難學好,一併參考。

*****************

用賦體翻譯英詩舉例教材:

 

這裡讓我貼出當年為了英文教學,我把田尼孫的英詩--鷹用賦體的翻譯。我稱賦體,因為這不是漢人寫的賦,看看司馬相如的賦,那是整篇大文章。我這裡只是用了賦體的四六音數產生韻律。賦體沒有押韻,卻有音數。所以是韻文的一種。

 

我翻譯給學員看,教的卻是英文。原因很簡單:我要用他們的母語的韻文,告訴他們英詩的押韻與音數,同樣是這兩種質素構成詩詞。語文不同,韻文/詩詞的原理是一樣的。

朋友參考。這是我很特殊的教學,我認為這是啟蒙教學。也和學員講過,他們須感謝先母對我的栽培。她告訴我:天下學術,要做到中西融貫方為貴。我把這種認知迴向給學員。

 

英詩翻譯:

 

Tennyson The Eagle

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

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

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 he stands.

The wrinkled sea beneath him crawls;

He watches from his mountain walls,

And like a thunderbolt he falls.

 

田尼森詩作「鷹」的翻譯 CHF翻譯

扣懸壁於雙爪兮,毗日而絕形跡,

佇立高崖兮,籃天環繞。

高崖俯瞰兮,碧海茫如皺波,

俯衝而下兮,如雷如電。

 

CHF的翻譯的解釋

扣懸壁於雙爪兮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說明鷹的氣勢。懸壁是很大的物事,為鷹扣於雙爪之下。田尼森本有誇讚鷹的意思,由這句話來表達。

佇立高崖和高崖俯覽是用來轉接英詩的兩段,使兩段銜接不至於突兀。

第三句前對應於第二句,後對應於首句。以茫如皺波狀其靜態中之動態。



此外,英詩中的Thunderbolt意思就是中文的雷電,如雷如電非常貼切原文。

************

這是我補充的一段,一併參考

我的下一次教材

我了解這種教材貼附並無太多吸引力。依然貼出來與朋友參考。

不管任何科目的授課,我從未用過學校指定的教材。一向都是自己寫講義。到了考試的時候,校方給我一個特權,可以自己出題給所授的班級。昔日教授中國近代史就是這樣的原則。我相信校方一定會考核我的思想問題。我不可能有問題,因為我的近代史,大致就是明清史。自己寫講義有一個教學相長的目的:不管甚麼學問,自己要能用自己的心和手表達才算是自己的。教書之所以會成長自己的學問盡在於自己勤勞寫講義。

給兒女的教學依然是自己寫講義。所貼筆記告訴孩子,中英詩詞都歸納在VERSE(韻文)之中。韻文的定義是這樣:必須至少是整齊音數或押韻,或者兩者兼具。我翻譯鷹這首詩的時候使用的賦體,僅靠整齊音數就能是韻文。英文世界一樣的。鷹這首詩我分析給孩子看,不但有整齊音數,也有押韻。

事實上要做到翻譯的極致。必須把原文完全扭成對應的中文,英文是詩的話,中文翻譯就該是詩,或至少是韻文。十九世紀的英詩,就用中華詩詞賦來翻譯。新體英文詩則用白話文對應。

為了讓孩子更有印象,我把中英文都用手寫稿展示給他們。如我所說,書法看人的手巧不巧。巧不起來的時候,至少我做到很認真的寫每一個字,中英文皆然。我批評蔡英文虛榮就在此處。虛榮的人辦不好事情,也讀不好書的。

和兒女通訊必須使用英文,這是沒辦法的。只有英文才說得清楚。今日兒女均已長大,各自有專業領域。我要沒有一點本事,休想給他們授課。所幸自己並未落伍。

___________________

Section 3

Read this poem written by Alfred Tennyson. The topic next time will focus on the principle of equal syllables, reinforc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ne of two elements to constitute the VERSE. The other one is rhyme. A verse at least must have one of these two essential elements, or both.

I will expound my translation of this original poem to you, and tell you why I chose an ancient Han style-Fu (賦) to do the work. Fu is a verse style which owns rhythmically equal syllables for each line. I believe that Homer (Ancient Greek: Ὅμηρος [hómɛːros], Hómēros) employed similar technique to write his Iliad and Odyssey
* I use the present tense to describe Fu style because this Sino- heritage has never in the least passed away .


Look at the definition of VERSE

1. group of lines: a section of a poem or song consisting of a number of lines arranged together to form a single unit 
POETRY line of poem: a single line of a poem, arranged rhythmically in metrical feet

[Pre-12th century. Directly and via Old French vers < Latin versus "turning (of a plow), furrow, line" < vertere "to turn"] 
The Latin word vertere "to turn," from which verse is derived, is also the source of the English words adverse, advertise, controversy, converse1 ("to talk"), convert, divert, inverse, obverse, pervert, prose, reverse, subvert, universe, versatile, version, versus, vertebra, vertical, and vertigo.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f2013e&aid=8087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