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01 12:51:10瀏覽1618|回應9|推薦30 | |
「法待人而後行,事因時為變通」何意? 臉書朋友張梓良先生是中國人,到美國留學,以至於定居。他認為身為中國人,他有必要瞭解中華典籍,於是開始苦讀。過程中,以工科為背景的他當然會發生一點阻障的。給我信求釋疑。他的原文未得他的允許,不能貼出。我的回文內容中含有有益於人的見解。此處拿來分享。 我很敬佩張先生的好學!
張老弟:
我先講中文為何難?
中國名翻譯家劉宓慶說:中文為板塊結構,一個Context由數個板塊組合,各板塊以意相連。中文一句話亦然,每個字之間沒有英文的詞性相連,也是以意貫連。白話文好一點,句法模仿英文甚多。中國目前全力全力推動文化復興,漢典應該是中國政府支持的一種檢索工具。我使用過。然而漢典所有的解釋大多使用文言文,我估計你讀起來很難,台灣今日學生恐怕也讀不懂。所以我建議你買手機版的康熙字典。因為中國學者把那部字典的文言解釋,用白話文翻譯了,同時也具備康熙字典的原版影本,查一字,願讀白話翻譯固然可,要看原版也行。白話解釋以外,使用當代拼音來標音。比較容易讀一點。我平生沒看過這樣周全的古人字典。至於說文解字,你要知道,這是古人寫的工具書,當時資料不發達,裡面有錯解的。讀的時候要謹慎。
不管叫做反,或是切,或是反切,都指中華舊時代的拼音法。使用了一些發音種子字,第一個字取韻子,第二個字取韻母,然後把韻子和韻母加在一起,構成字的發音。也就是說,標音不採用另類符號,直接由中文的種子字當作符號使用。
XX反,如,倩,七練反。意思是用七和練兩個字的韻子和韻母來切音。這是反切標音法。七就是qi,練就是lian,取七的韻子q ,取練的韻母ian,兩者結合,成為qian,發音為倩,倩是同音字,欠的反切也可以是七練反。
這種拼音法叫做反切法。今日台灣注音與中國拼音都來自清末民初本土學者與留學學者的心血結晶。遠勝過反切法。只有讀古書時,人們還用反切求音。
--------------------------------------
至於「法待人而後行,事因時為變通」何意?
先了解人、事、地、物、時為處理事情的五大因素。五大因素掌握好,戰無不勝,事無不成。
以此來思考,「法待人而後行」的意思是:原則與法規,以至於方法,它的相關因素在於人,必須考慮人的因素,才能行得通。這裡的人未必指的是制定法規的人,人是一種統稱,有抽象的含意。人的因素有二:制定規則或原則的人,以及依照法規或原則而行的整體人群。所以法必須適應人之可行方能行。法和人是correlated,也就是互有依賴的關係。想到法,必先考慮人的因素,想到人也要考慮法的必要。
對於制定法規的人來講,制定的法一定要適合人群方可行。「法待人」我不認為完全可以解釋成:法必須要等待有人立法。
這句話用在制定規矩時,尤其有用。舉例建立一個工廠,不要先抄襲他廠的規矩,先列出該廠的核心價值與鐵律(猶如憲法精神與憲法一般),讓該廠自然運作一段時日,然後記下該立的法規若干,然後用草法試行,看看員工,包括自己適應草法的狀況,然後修改定案。這樣一系列的法規就建立了。這種作法清楚的看出,法,不是有人來訂定就可以了,法和眾人的適應性必須列入考量。那麼「法待人而後行」的意思不會是我立個法,誰都要遵行了。立法者和受法者為人的集合體。
白話文翻譯:法,必須要看人怎樣做,才知道行不行。
事因時為變通。這裡牽涉兩個因素,事和時。由於時是不停周轉而變化的因素,事就是事,要解決一件事,必須考慮時的變動性。所以處理的方法不能死咬住一種做法,要看時的變動,修正做法,於是事可成。
我想,你搜遍了網路,找出來的解釋,都和我的解釋不完全一樣。我的解釋應該是完整的。中文傳達意思的時候是多層次的。張三和李四對同樣一句話的理解有深淺之分。不能說張三對,李四錯,或反之。只有理解的透不透徹罷了。
我想李鴻章這句名言----「法待人而後行,事因時為變通」,成為中華處事的真理。其中有深意焉!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