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化創業需要瘋魔人
2011/03/08 20:47:59瀏覽374|回應0|推薦0
         英國現在很紅,大家都在瘋英國,日本野村政研推動日本第三次開國,主要內容在金融學英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主要的考察國也是英國,大英帝國從日不落國到侷處英倫三島,從掠奪世界資源到物資貧乏,從世界工廠到產業外移,從有形的物資生產轉到了無形的帳面數字管理,英國保險業的精算能力是舉世聞名,當英國的服務白領人員人數直線上升替代了產業外移的藍領工作機會後,英國政府發現帳上數字其萬一失算風險之巨大足以摧毀公司、國家。英國霸菱銀行新加坡分行一個交易職員在1995年因為超額交易爆發衍生性投資商品的14億美元金損,居然搞掉了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老銀行,有精算師、風險管理師的風險控管中,小職員還能搞掉大銀行,那麼小銀行也能搞掉大國家了,所以英國只能在無形的事業中另起爐灶,將歷史與人文結合,在古老的建築物中生活出人的品味,轉向了文化創意產業。在1997年,英國首相提出了創意產業的概念,開始了英國無形產業的不歸路。 

         文化創意產業如同金融業一般,是無煙囪事業,沒有汙染,又能增加工作機會,創造利潤,能與觀光業融合一體,觀光業是內在的無煙囪工業,文創產業是外銷的無煙囪工業,利潤自然又比觀光業增加何止倍徙,一旦形成世界性時尚,風行全球,那利潤更是倍上加倍,難以計算,當然想錢容易,成事難,沒有獨特性、領先性與人性、美學結合,你要時尚風行也難,中國京戲有句名言:人不瘋魔不成藝。精神感覺不能與戲劇合成一體,那麼表現出來的技藝就不能獨上枝頭,號稱名角,名角一手一眼,一聲一韻,都牽動著看戲、聽戲人的心魂,冲撞的不能自己,當然名角的訓練也不是任何人能承受,沒有自我完美戮力的追求,很難有成功輝煌的一日。 

既然台灣文創產業以英國為師,個人淺談英國著名的藝術學院,以中央聖馬汀藝術及設計學院為例,學校絕對禁止學生抄襲,學生學習過程中結合技術與生活感覺,進而串起自我感覺及創意,所以學校不在意學生學過了什麼,只在意學生學習過程,要求學生作品充分展現自我,即使社會反應會損及校譽,學校也在所不計,因此能發展出領導時尚界的能力,形成聖馬汀的獨特風格,正如其代表人物古又文先生亦在世界獨領風騷,成為台灣之光,台灣的大學不能使學生成為世界之光而必須靠其他世界大學才能名享世界,原因古先生講得很透徹,台灣學校技術不輸人,只是老師未曾引領學生獨立思考,獨特作業,所以在台灣產生不了世界鰲頭的學生,只有技術,沒有創意,只能賺辛苦錢,賺不到創意錢,賺不到大錢。 

    今天馬總統要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結合都市更新、工業區更新以解決產業外移所造成的失業率,但其手下的教育單位,卻還希望透過四書的薰陶,達到減少校園霸凌,達到社會和諧的結果。不思考如何領導、解釋中國思想,以形成文創時尚,只斤斤計較於漢學中心機構的存廢與否,令個人深刻懷疑這個只要結果,卻不啟發學習過程的教育體系,還能有台灣瘋、讓全世界人瘋台灣嗎?台灣文創產業,該不會又是錢丟到水裡去了吧,到最後只剩下蚊子館。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smu&aid=495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