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印度50大影響力人物:聖哲Sadhguru薩古魯
2023/01/01 09:33:32瀏覽2438|回應0|推薦4

印度聖哲Sadhguru薩古魯的講演或著作非常生動活潑,吸引全球無數人關注,其實他的邏輯超強!

他了解人性最大困擾是「頭腦」,也就是「想法和情緒」,幾乎每個人都黏死在「頭腦(想法和情緒)」上了!

但他知道要每個人與自己的頭腦「立刻」保持距離,幾乎多數人都做不到,所以他要先説一大堆道理(因每個人悟性不同),來「軟化」你那僵硬的頭腦,再慢慢「導引」走入更深!

當然,除了「軟化頭腦」外,他也提醒「軟化身體」:1.平常要輕鬆攜帶你的身體;2.做瑜珈。

但是不論他說什麼,我們觀其行,可以從他年輕(如13歲開始練瑜珈未曾間斷的紀律堅持),甚至開悟(25歲入定13天)後的所做所為,大概可了解他的核心架構!

有人云: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需一切法!

古人亦云: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

換言之,生命有限,先取一上法(標準高的方法),全然專注投入,看看能走到那裡,總比一直站在原點或沿路一直換方法還要強,必竟你慢慢地離開了原點了⋯⋯

因此,誠心建議大家把「內在喜悦工程」和「薩古魯談業力」二本書,先各看三遍,把其「基礎架構」了解清楚,再去看薩古魯Sadhguru那「多樣性內容的YOUTUBE視頻」,方有助益,否則容易迷失在那麼多的細節裡,而無法真正化繁為簡、為己所用,日久又轉移或追逐其他大師的心靈雞湯,留下「轉石不生苔」之憾 !

必竟,綱舉則目張,掌握「歸納」的重點,就容易進一步「演繹」和「運用」,萬變不離其宗,先保平安,再求添福壽!

其實,我們身處東土,長期深受佛教影響,但佛教終究是發源自印度,而拜今日科技所賜,我們可以很容易重新溯源佛教的上游,即印度最早、最傳統的宗教思想,這除了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認識」佛教外,也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校準」佛教,甚至「補強」佛教的修行方法

因為,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Buddha側重由「頭腦」或「心」下手! 但是,一萬五千年前的Shiva濕婆(Adiyogi第一位瑜伽士)更側重「身體」和「能量」下手,而得知「瑜伽體位」的重要性,然而「身體」的回饋,確實比「頭腦或心」的回饋,來得簡單可靠!

既然,薩古魯傳承自Shiva婆濕,因此要真正體會他所説,自然要跟上他的腳步做瑜珈試試,否則只是腦袋裏的想像而已,入寶山,空手而回,豈不可惜!

Ps 1: 一萬五千年前的Shiva濕婆 & 二千五百年前的Buddha佛陀- 陳國豪的部落格 - https://classic-blog.udn.com/chensmu/177673253

Ps 2: 靈性修行ABC- 陳國豪的部落格 - https://classic-blog.udn.com/chensmu/177575631

Ps 3: **觀 & 想** 耗損能量大不同- 陳國豪的部落格 - https://classic-blog.udn.com/chensmu/177798722

Ps 4: 業在那裡?- 陳國豪的部落格 - https://classic-blog.udn.com/chensmu/177827151

( 心情隨筆心靈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smu&aid=17802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