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德又如何? (更正版)
2024/02/01 05:11:08瀏覽637|回應0|推薦4

“文化再高,高不過善良;容貌再美,美不過良心;才華再好,好不過品德。做人其實很簡單,你對我好,我會對你更好,人心换人心,善良不代表傻,厚道不代表笨。”—— 楊絳 (在中國作家榜上,她是年齡最大的上榜者,仍精神矍鑠,筆耕不輟。在民國才女之列,她是最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生於亂世,心中卻有一份與世無爭的寧靜)。

其實,世上毎個人都有各種需求,不論是精神上或物質上,而「互相」則是最符合人性的人際互動交易模式,例如:君仁臣忠、夫敬妻愛、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但是,若強勢一方不互相或只佔便宜時,則無法長久,會生怨恨,例如:君不仁,臣該忠嗎?夫不敬,妻該愛嗎?父不慈,子該孝嗎?兄不友,弟該恭嗎?

東方儒家的「道德」只是一味鼓勵互相,好像毎個人都鐵定會出於善意來交往,但是對於強勢一方不互相或只佔便宜時,卻避之不談,時間久了,自然會有道德禮教吃人的現象發生,久了就漸漸有人會不遵守道德。縱觀歷史,過於強調道德,最後都「變形」而有利於統治者或強勢一方!

所以,「道不道德」不是重點,重點在只要人際關係遠離符合人性的「互相」時,就會生怨恨,最終還得修正回來。

只是,修正過程中,有時可能會很激烈,關係會很緊張,會令有些人不安,寧願姑息之,但問題猶在,積累到一定程度,終將爆發,也許是報復,也許是傷害自己,因為任何違反人性的事,終將無法長期持續下去!

其實,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人活在世上,幾乎在很多面向上,都是要大家互相支持,才能生存下去。

說的深些,那些真正修行悟道者,能發現或意識到「天人合一」一直是存在的,也就是世間萬物本是一體的、沒有分別的,是人的頭腦自造的分別假相,因此有了分別、對立、執著、維護、爭奪和對抗等現象發生,嚴重的人則會被稱自私、分別心重。

不過,我們先不要求修行,我們應先教育,讓所有人都能由淺到深「意識」到生存很多是互相依存的,而不是一味地灌輸道德,僵化了思維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變通,甚至走了樣。

好像兄弟姐妹間,沒有誰應讓誰,而是「有耐心地」藉各種機會教育,讓其「意識」到彼此照顧的好處,人生路長,人多好辦事,打虎還需親兄弟,若能再讓其意識到彼此相棄或相害的下場時,則更能鞏固其相親相愛正念。

同理,夫妻間相處亦是如此,不是嗎? 都說身教重於言教,三思!

「真花」自有花香,而上了香水「假花」的香氣是不會長久的。

只要能「意識」到生命的依存「真相」,自然不會去傷害彼此,這就是真的。

再者,人人都說「互相」時,「誰先?」就是大問題,其實不要小氣,先釋出善意,再觀察調整,能踏出第一步的人是較有自信和較能掌控自己命運的人。

總之,好用的東西,不論時間環境如何,都會有人用它,那些被淘汰的,自然是不好用的,好像千年來少有人討論錢不好用,只會討論錢總是不夠用!

( 心情隨筆心靈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smu&aid=1803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