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28 12:10:29瀏覽785|回應20|推薦44 | |
會寫「落花時節又逢君」,不只是因為在看宇文所安的著作《追憶》,也和今天看到聯合報,一則標題為「德國漢學家:中國作家被稱嫖客」有點關係。 想想這些老外,沒事兒搞「漢學」,不僅搞得似模似樣,還能上門踢館,這叫華人的面子哪兒擱? 我在猜,問題的關鍵,是不是出在華人忒愛「正名」而不是「證明」這個習慣上? 過年的時候,重看了第N遍的「霍元甲」,先不管「霍元甲」的主題曲到底「霍霍霍霍霍霍霍霍」到底霍了幾個霍,起碼,今天看到的新聞就和電影「霍元甲」的背景有點相似,老外扛了一塊「東亞病夫」的招牌跑到中國,當成是給中國的大禮,要不是有超愛打擂的津門第一霍元甲出來撐住,幾個歐洲大力士的小指頭恐怕就把中國人給揉死了。 就像阿扁大總統說的:「有那麼嚴重嗎?」 至少,德國漢學家顧彬點出幾個問題,第一,當作家的缺乏深刻的思考;第二,所謂中國當代詩歌,僅是外國文學的一部分;第三,中國沒有當代詩歌,也沒有好的話劇;第四,很紅的作家,不寫作,一心賺錢去;第五,金庸不算是20世紀最好的中國小說家。 因為沒有原原本本的談話內容,很難判斷被報紙節錄的這幾個觀點,到底是根據什麼理由而作的批評。就報紙節錄的字面來看,顧彬的說法恐怕不免流於主觀和武斷。而以下的個人觀點不免要重蹈顧彬的覆轍。 不過,在某個程度來看,當代華文文學創作的文學體裁在現代詩或是散文,甚至小說,以及文學理論的批評,或多或少都是奠基在西方文學的發展內容上,恐怕顧彬的說法,其所謂中國當代詩歌,僅是外國文學的一部分,甚至中國沒有當代詩歌,也沒有好的話劇,在某個角度來說,還是有幾分根據的。 如果不去管一直在砸錢搶著當國際漢學龍頭的北京,看看人家,想想自己吧!曾經有一段時間的台灣,在漢學研究的領域裡還是獨領風騷,就連到台灣作研究的老外,素質還是挺高的,這種時候,冷汗不沾背才有鬼咧! 這就要怪我不長進,小時候不唸書,長大了沒辦法當霍元甲,告訴老外:「老外老外每天三餐在外。」ㄟ……不是這個!囧rz!那是:「我告訴你,我們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好像這是陳真在精武門的台詞喔? 有時候想想,為什麼華文作品被譯介到歐美的比例,遠遠不如西洋文學在華人市場來得普及? 只是,這種會議,是屬於「專業人士」的談話,要拿來要求普羅大眾接受這種標準,實在有點過分。 不過,作家總是要吃飯過日子的,總不能指望每個搞文學創作的,都要像梵谷一樣,嗝屁以後,畫作才要以億元美金為單位起跳的吧!但是,吃飯之餘,是不是要像顧彬一樣痛批的,成名以後只懂得海削,那就再看看吧! 起碼,台灣也是大哥不要笑二哥,本地一堆「作家」,不要懷疑,我也是作家,不過,不是我自稱的,是UDN網路城邦的系統幫我掛上去了,基本上,個人不想要這種頭銜,以免出門被雷打到爆。 當作家要作啥?當然是接通告上電視,先當特別來賓一段時間,陪主持人聊天「渡時機」,撐過去就有機會接節目當主持人,然後,繼續把節目來賓貢獻的談話內容刮一刮,又是一本暢銷書了。然後呢?接報紙專欄啊!當大師幫忙讀者為「愛情青紅燈」解盤啊?反正,這年頭劈腿族一堆,沒有規定作家不能左手寫財經專欄右手寫兩性專欄啊!差多兼一點,餓不死人的。 如果有人認為沒有知名作家的產品,就撐不起出版社出版一堆賠錢的「長銷經典」或是「純文學」,這種商業文化是「必要之惡」,那麼,有些衛道人士的心態應該也要被扯進來順便檢討一下。 我記得不知道在哪裡看過,有人認為,講到中國文學,一定要正經八百的稱呼「研究中國文學」,千萬不要講「搞漢學」或是「搞中文」的,因為這搞那搞很不好聽,問題是,有誰敢說自己是當代國學大師嘛!自我嘲弄的謙稱,這樣也有錯啊?靠!真有那個美國時間「搞」正名,怎麼不去向踢館的老外踢回去啊?來個佛山無影腳怎樣?不然,霍家拳也不錯啊?看你要多少「霍霍霍霍霍霍霍霍」....... 不贊成搞中文的朋友,站出來吧!人家歐洲大力士都打到中國來「搞漢學」了,這些悍衛中華文化道統的朋友,怎麼不趕快站出來,看要「以力服人」或是「以德服人」都好,這是捍衛中華道統的朋友拿出實際行動,要老外還我中華兒女大好漢學江山,闖出中華道統一片天地,讓中國文學能與世界其他文學作品並駕齊驅,開創中華文化一片燦爛未來,為我炎黃子孫打下獨步世界文學一片美好坦途! 扯夠了吧?還有沒有啊? 如果你問我要不要踢館,我的答案很簡單,在電影「霍元甲」裡頭說道:「茶品的上下高低,並不是由茶來對我們說,倒是由人來決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因為,喝茶是一種心情,如果你心情中了,茶的高低還有這麼重要嘛?」 --------------------------------------------------我是分隔線 德國漢學家:中國作家 被稱嫖客 最好小說家? 金庸根本不算是 顧彬並批評大陸作家外語水平不佳,一心只想賺錢,無法與世界文學對話。有人經常問他:「金庸是不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好的小說家?」他直截接了當地回答:「胡說八道,他根本不是!」 顧彬的批評,對大陸文壇和學界再度投下震撼彈。 近日顧彬應邀到北京參加「世界漢學大會」,再度質疑當代中國文學的價值。前天晚上,一場「漢學視野下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圓桌會議上,顧彬不畏眾多大陸作家、學者的環伺,勇敢回應「中國當代文學都是垃圾」的話題。 解放後文學 五糧液變二鍋頭 顧彬形容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是「四九年以前是五糧液,四九年以後是二鍋頭」。四九年以前的文學,基本上屬於世界文學,四九年後的文學,除中國史外,外國人基本上都不談。 外文程度差 一本好話劇也沒 顧彬指出,中國當代沒有什麼詩歌,「所謂的中國當代詩歌,是外國文學的一部分」。他質疑,「八○年代是一個非常活躍的時代,中國有什麼話劇,一個好的話劇沒有,一個也沒有」。 顧彬感嘆表示,在外國,中國當代文學一點地位都沒有,他的工作壓力也特別大。 他說,日前有大陸學生問他:「你不覺得中國作家都是嫖客嗎?」顧彬感到十分難過,他說:「作家被形容成嫖客,這是多可怕呀!」 紅作家停筆 一心一意賺錢去 他對當代中國作家的寫作態度相當不以為然,他說,「作家是一份刻苦工作,須認真對待。在德國,當一個作家開始寫作,他會寫一輩子,但是在中國呢?好多中國作家像是蜉蝣,寫作是一種短暫的現象,很多很紅的作家不寫作,一心賺錢去」。 只推崇魯迅 當代沒人比得上 顧彬相當推崇魯迅,他認為,當代中國作家沒有人比得上魯迅。原因很簡單,當代作家寫作外語能力不佳,一心只想賺錢,缺乏思考,無法與世界文學和其他國家的作家對話。 台灣外語佳 作品不比大陸好 顧彬一席話,引發中外論戰。支持顧彬者認為當代中國作家缺乏思考,只有欲望,顧彬「恨鐵不成鋼」的批判,值得大陸文壇深思;反對者則批評顧彬過於主觀和武斷,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且以外語能力來評斷作家好壞很可笑。 激辯中,台灣作家遭到「池魚之殃」。一位人民大學教授為反駁顧彬作家須有一定外語能力之說,直稱:「外語水平佳,不一定是好作家,台灣作家外語水平比大陸作家好多了,但他們的作品也不比大陸作家好!」 有人籲深思 中國有大作家嗎 面對顧彬的批判,大陸著名翻譯家、劇作家葉廷芳感嘆指出,「現在情況是,一個嚴謹的民族、嚴肅的作家、嚴謹的學者,面對一個陷入了浮躁的民族、浮躁的作家群」。創作需要想像的自由,需要內在和外在環境的自由,「四九年以後,中國有這種心態的自由嗎?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有出過一個思想家、大作家嗎?」 葉廷芳認為,「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思想是最可悲的,這證明你這個民族在世界上沒話語權」,大陸文壇應深省。 【2007/03/28 聯合報】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