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討論食品安全問題每日一爆,討論的意見頗多,所以,關心一下比較冷門的口水話題。
兩天前有平面媒體報導,新北市有家長發現,國小六年級社會課本的投資理財章節內,寫著房地產是理財工具,強調「逢低買進、漲價賣出」概念,家長批評這種炒房投機行為寫在課本,簡直教壞小孩。
看一下報紙說的內容,看似不妥,當然,你也可以說,不應該教孩子怎麼投機,或者說,教孩子一點,「炒房」這些投機行為沒有每次都會賺錢的道理,不過,我還是想回歸這個事件的一個老問題,不是該不該教,而是,究竟要等到孩子有多大,才算是大到「足夠」的年齡,才有資格了解炒房是怎麼回事?請問,這個標準年齡應該是幾歲才適當?這會不會像電影分級制?還是像性教育也要分級?
想當然爾,會把「炒房」教育當成教壞小孩的想法,無非是認為,社會是個大染缸,不應該讓國小學生提早產生偏差認知。
不過,社會並非無菌室,與期過度保護孩子,還不如給他們疫苗,讓他們對於錯誤的價值觀及早產生足夠的抗體。
就像很多性教育的問題,當你還在猶豫不該讓孩子知道太多「性知識」的時候,他們早已嫻熟太多「性姿勢」,不好意思,要是動作快一點的,在你錯愕的同時,已經讓你當了阿公阿嬤。
到底炒房的教育問題嚴重?還是性教育的問題嚴重?
我同意這是一個偷換概念的問題。
不過,不論是性教育或炒房教育,你覺得幾歲才是「應該教」的合適年齡?
國小教炒房,會讓孩子學會投機,不教炒房,難道孩子不會自學如何炒房?
換個方式問,現在炒房的高手,難道都是學校教出來的?課本從國中就教他們炒房?
以下用八股一點的方式來說:
固然資本家的炒房已經讓受薪階級民不聊生,讓人人厭惡炒房使民眾成為屋奴,但這樣的投機行為依舊存在於這個社會,並不會因眾人討厭,炒房則自動消失。
反而應該想清楚,要如何向我們的下一代如何說明,炒房並非只有「對錯」,其實,炒房這件事是「該與不該」讓孩子知道是怎麼回事?
尤其不該炒房的因素在於,過度的金錢遊戲是建立在絕大多數民眾的痛苦之上,而史不絕書的是各種金融投機行為引發的泡沫化不僅帶來資產崩盤,連帶引起經濟失落與社會動盪。
再者,若不能讓孩子理解,目前炒房等投機行為在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等孩子已然在成長的價值觀定型,讓「貪婪是好的」(電影「華爾街台詞」)的觀念成為人生唯一價值觀,最後,「關了一個華爾街,還有千千萬萬的華爾街」,(日前檢察官偵辦勞退基金內線交易的結語),即便往後有再多教育輔導管道與法規限制,你認為效果會有多大?
結論是,以目前社會資訊傳遞管道與效率之快,不可能完全封殺不斷發生的偏差觀念,儘管課本有「炒房」等不適宜觀念,難道授課教師只會照本宣科?不懂得如何即時補充正確觀念與多方輔導?
我想,當家長的有太多事情要擔心與操心,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完全不教,或者沒有及時輔導,這樣會比較好嗎?我並不覺得。
而且,回到原來的問題,孩子究竟要到幾歲,才是你認為應該接受炒房或炒飯教育的「合適年齡」?別問我,我沒有正確答案和標準答案。
我個人認為,最好是等到十五歲以後,就讀餐飲科的時候,再向餐飲科老師請教學習如何「炒飯」,我是說:「火腿蛋炒飯」或「揚州炒飯」之類的餐點,因為使用刀具和明火,都是危險行為,一定要有成人在旁邊指導比較安全。